1. 徐悲鴻第一位啟蒙老師是他的父親
徐悲鴻1895年生于江蘇宜興,乃家中長子。父親徐達章是村塾教師及畫師,徐悲鴻自少在其指導下,習四書五經。他對繪畫具濃厚興趣,每天臨摹清末時期插圖畫家吳友如、清末畫家任伯年的作品,亦好描繪身邊人物。
《雙鴨》
2. 徐悲鴻原名徐壽康
徐悲鴻童年時除了讀書習畫外,還會下田耕種幫補家計。后來,家鄉經歷連年水災,徐悲鴻與父親只好出走鄰近各縣鬻字賣畫。
1912年,因父病重返鄉,徐悲鴻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在宜興初級女子師范、始齊小學及彭城中學任美術教師。隨著父親和他的第一個兒子劫生離世等各種打擊,徐悲鴻感到世態炎涼,遂把自己比喻為悲傷的鴻雁,改名“悲鴻”。
《憩息》
3. 徐悲鴻筆下的題材廣闊
徐悲鴻創作范疇遍及人像、歷史故事、動物、山水。他自小喜愛把親眼所見的一切自然形象入畫,日后繪畫動物,更多寄托寓意,馬、牛、雞、鷹、獅子均常見筆下。1935年,他與時任教中央大學的張大千攜學生赴黃山寫生,此后足跡遍及漓江、喜瑪拉雅山等地,筆下所出山水,多衍發自此地景色。
《十二生肖冊頁 》
4. 人生中的伯樂
尚未成名的徐氏到上海發展時生活困窘,幸獲當時在商務印書館工作的黃警頑熱心讓他留宿,商人黃震之則曾借出棋牌室供徐氏棲身作畫,因此他一度用名“黃扶”,以示不忘兩位的扶助。
黃警頑(左);徐悲鴻繪黃震之肖像(右)
高劍父及高奇峰
他所畫的馬曾得中國審美館館長高劍父及高奇峰賞識,二人其后邀請他為審美館繪四幅畫,所獲稿費得以替他解困。
高劍父(左); 高奇峰(右)
康有為
1916年,猶太裔地產大亨哈同創辦倉圣明智大學,并登報征求倉頡畫像。徐悲鴻所繪的倉頡像中選,被聘請入住大學作畫,期間認識康有為、王國維為等著名學者??涤袨闊嵝奶嵋葱焓希埶麨樽约?、亡妻及友人畫肖像,并把所藏書籍碑帖都借給他瀏覽臨摹,培養他對書法的興趣。藝術觀上,他亦受到康有為的影響,希望一改當時中國畫壇的仿古風氣,啟發了他其后改革性的藝術主張。
5. 徐悲鴻中西畫藝兼擅,提倡融會兩者藝術之長以革新中國畫
徐悲鴻精通中國水墨畫、書法、油畫、水彩、素描等媒材。1919年,他赴巴黎留學,在朱利安畫院學習素描,后考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
他先后隨該院院長弗拉芒格及法國學院派繪畫大師達仰研習西畫。留學期間,他亦不時到歐洲旅游,參觀各地美術館及博物館,飽覽古今名家杰作,比較各畫派的優劣。
他尤受現實主義畫派啟發,復提倡“國畫改革”,摒棄傳統臨摹古畫的學藝方式,取實物為摹本作畫,以達至“形韻兼備”。
《放牧 》
6. 作品早于上世紀二十年代已入選海外重要畫展
1923年,徐悲鴻的油畫作品《老婦》于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展出,1927年,該展覽會展出他所送選的九幅作品。及后,他多次獲邀,遠赴比利時、布魯塞爾、柏林、法蘭克福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向國際展示其中西交融之技法。
《 平安雙吉圖》
7. 在法國與其他留學生組成“天狗會”
徐悲鴻與張道藩、常玉、謝壽康、劉紀文、邵洵美等留學生結成“天狗會”,雖然各會員的專業范疇不同,如謝壽康研究政治經濟、常玉學繪畫,可是他們非常投契,經常聚在一起研討中外文學藝術,談論國家前景。
《高崗獅吼》
8. 開美術教育之新風
徐悲鴻歸國后積極從事藝術教育工作,先后任教于南國藝術學院、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等校。
他提倡以素描寫生作繪畫的基礎訓練,重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創造力。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兼主任期間,他采用學年、年級和學分制,設素描、油畫、中國畫、理論課、泥塑等選修及必修課,并結合課堂教學及畫室制,重視學生自身的興趣同時也確保他們得到悉心的指導。
徐悲鴻亦著重招攬有識之士作教員,如聘請黃君璧教山水、傅抱石教畫論及美術史,他亦不時辦講座介紹外國畫家,培育學生藝術賞析的能力。
《志在千里》
9. 曾協助傅抱石及吳作人等出國留學
徐悲鴻積極提拔人才,在不少畫家的出國留學事宜上出手相助。時任江西省主席熊式輝先生在其游說下,為家境貧困但極具天分的傅抱石提供到日本學畫的資金。徐氏亦曾解決吳作人留學法國的旅費問題。
《行書七言巨聯》
10. 積極到歐洲宣揚中國美術,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1933年,徐悲鴻征集中國畫家如張大千、齊白石的作品前往巴黎辦“中國近代繪畫展覽”,宣揚中國藝術。該展引起強烈轟動與關注,展覽目錄更是印制了三版。及后,展覽移師至比利時、米蘭、莫斯科等地舉行。
徐悲鴻在前蘇聯舉辦畫展期間,即席揮毫
11. 徐悲鴻與齊白石乃忘年之交
齊白石定居北平發展后,因其習畫背景和創新畫風而被藝壇疏遠,惟當時享譽甚隆的徐悲鴻酷賞其藝,常往拜訪購藏其作品。
雖然二人年齡相差卅載,卻惺惺相惜,徐悲鴻除了邀請齊白石出任北平藝術??茖W校教授,亦向中華書局推薦,親自撰序,為齊白石出版畫集。齊白石亦屢作詩句提及這段友誼,如:“我法何辭萬口罵,江南傾膽獨徐君”。
徐悲鴻與齊白石
12. 二戰期間,他到南洋籌款抗戰
1938年,徐悲鴻往來重慶與桂林之間,其時已萌出國舉行募款抗日展覽之意。也許在此背景下,他與海外僑領有所聯系并寫畫送贈。如1938年的《三鴨圖》,此作乃徐氏寫贈新加坡僑領陳振賢先生,陳氏亦是徐悲鴻1939年星洲籌賑會中的籌備委員之一。
往后數年,徐悲鴻繼續為民族不遺余力地貢獻,先后到新加坡、吉隆坡、檳榔嶼、恰保等地舉行畫展,也為當地華僑富商作畫,把收入捐獻援助中國難民,所以現在市場上不時有來自他在為南洋名門望族精心而寫的佳構。
《三鴨圖》
13. 黃孟圭、黃曼士和何光耀等人曾贊助徐悲鴻的抗戰展覽
徐悲鴻與黃曼士
黃氏兄弟在徐悲鴻的藝事上屢次相助,徐氏稱其為“生平第一知己”,拜為“大哥、二哥”。
在1925年學費停發之時,徐悲鴻認識了當時留法考察的黃孟圭,他安排徐氏赴星洲為僑領畫像幫補收入,并囑其弟富商黃曼士加以照料,此亦為徐氏赴南洋之源起。
1939年,徐氏再次回到星洲以籌辦抗戰展覽,期間獲得當地政商領袖、文藝精英的藝術贊助和支持,新加坡戰前知名建筑師何光耀也為贊助者之一。
戰亂時期,黃氏曾把大批徐悲鴻重要藏品匿藏保存。徐氏逝世時,黃氏于星洲舉辦“徐悲鴻遺作展”,緬懷摯友。
《飛揚跋扈為誰雄》
14. 他有三段為人所知的感情:蔣碧薇、孫多慈、廖靜文
在上海期間,徐悲鴻不時拜訪同鄉蔣梅苼,并與其女兒蔣碧薇漸生情愫。蔣碧薇不顧婚約,瞞騙家人與徐悲鴻私奔赴日。徐悲鴻留學巴黎時,她亦有跟隨,二人共育一子一女。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徐悲鴻時任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戀上學生孫多慈,并于1938年登報宣布與蔣碧薇脫離關系。由于孫父堅決反對女兒和徐悲鴻的關系,二人最終分手。
徐悲鴻其后屢次向蔣碧薇示好,惟復合不果,于1945年正式簽字離婚。徐悲鴻最后一任妻子乃是時任中國美術院圖書管理員的廖靜文。
15. 徐悲鴻好收藏
說到徐悲鴻收藏最多的作品,可說是任伯年及齊白石的畫作。
他曾于《任伯年評傳》中寫道:“……故舉古今真能作寫意畫者,必推伯年為極致?!毙毂櫟氖詹啬依ǜ鱾€年代的書畫,抗戰時于香港辦畫展期間,他購得《八十七神仙卷》,并視之如自己生命般珍貴,鈐上“悲鴻生命”的印章。徐悲鴻過世后,他所收藏的過千名家書畫均捐贈公家。
黃孟圭一九三九年手拓徐悲鴻《自用印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