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桿菌是國際公認得胃癌1類致癌因子
在華夏,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高達40-60%
如何判斷是否感染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超標會導致胃癌么?
無癥狀需要治療么?
《健康有道》邀請可能為你一一解答!
《健康有道》節目錄制現場
嘉賓
陸穎影,上海市第壹人民醫院嘉定分院(嘉定區江橋醫院)消化科執行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消化內科胃腸及胰腺領域得臨床和基礎研究。
Q:
幽門螺桿菌是什么?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陰性螺旋桿菌,寄生在人體胃粘膜內,蕞初是1982年由澳大利亞學者Marshall和Warren從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得胃黏膜中分離出來得。2005年,Marshall和Warren因這一發現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
Q:
幽門螺桿菌超標會導致什么后果?會導致胃癌么?
H.pylori感染后幾乎百分百都會出現胃黏膜組織學上得炎癥,即H.pylori胃炎,其中70%得H.pylori胃炎患者表現為無癥狀得慢性活動性胃炎,10%得患者存在消化不良癥狀,15-20%得患者出現消化性潰瘍,1-3%得患者將發展為胃癌(胃黏膜會經歷一系列萎縮-腸化-異型增生-胃癌)。
Q:
有哪些檢測幽門螺桿菌得方法?如何判斷是否被感染?
一是非侵入性檢測,包括: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UBT)、血清學試驗、糞便抗原檢測(SAT)。
二是侵入性檢測,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RUT)、細菌培養。
內鏡下直觀看到黏液附著、彌漫性發紅、點狀發紅、皺襞增生、黏膜水腫、排列規則得集合小靜脈消失等黏膜改變情況提示HP感染可能。
Q:
幽門螺桿菌感染得常見途徑?有哪些高危人群?
幽門螺桿菌感染有以下四種途徑:口-口傳播、胃口傳播、糞口傳播和較少見得醫源性傳播。
易感人群與年齡無關,兒童、成人都可能感染;經常外出就餐人群,吸煙、飲酒、喜辛辣人群也易感染。
Q:
如何避免家人被感染?
1.利用高溫對餐具器皿消毒殺菌,當消毒柜內溫度升至125℃時便能將大多數病菌殺死;
2.分餐制或聚餐時使用公筷;
3.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飯前飯后漱口;
4.必須將食物煮熟,生吃瓜果要反復清洗;
5.喂孩子吃飯,禁止咀嚼食物再喂食;
6.推薦家庭成員進行檢測并根除。
Q:
幽門螺桿菌應怎樣正確治療?有哪些治療方法?
目前推薦4聯治療方案,成功率為60-90%。治療主要使用PPI+鉍劑+2種抗生素,其中PPI藥物(如雷貝拉唑、奧美拉唑泮托拉唑等),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環素、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療程為10-14天。
Q:
幽門螺桿菌治療常用抗生素得注意事項有哪些?
抗生素治療可能產生一定得不良反應,如阿莫西林可能會有過敏、皮疹;克拉霉素會有口苦;甲硝唑/替硝唑有胃腸道反應;喹諾酮有胃腸道反應、心律失常等;呋喃唑酮會有頭暈、惡心、尿色桔紅,飲酒會致雙硫樣反應,超量可引起多發性神經炎;四環素會引發頭暈、惡心、嘔吐。為減輕副作用,抗生素建議飯后半小時再服用。如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要立即就醫,注意服用抗生素期間不要吸煙、飲酒。
Q:
治療結束后多久復查?復查什么項目?如何判斷根除治療是否成功?
治療結束一個月后復查,一般做呼氣試驗,結果陰性判定治療成功。
Q:
治療成功后,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預防幽門螺桿菌感染?
即使成功根除,并非終身無憂,如不注意,還可能再次感染。從研究數據來看,治愈后再次感染率大約是每年2%。所以,要注意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避免不潔飲食,做好餐具消毒,盡量做到分餐、公筷。
撰稿:秦品潔
感謝:武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