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
近期,中證協公布了今年第壹批IPO現場檢查名單,共9家企業。
名單公布后半個月左右,就有4家企業撤回申報材料,撤回率44%。去年全年,五個批次中被抽中IPO現場檢查得企業,整體撤回率也達到了40%。
投行人士向券商華夏感謝表示,在規定時間撤回,可以避免現場檢查,上述卡點撤回跡象明顯。至于撤回原因,一方面是部分中介機構本身執業質量可能確實存在一定問題;另一方面,可能是現場檢查力度過強,工作量大,材料難免不出疏漏。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對此曾回應稱,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得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對此,證監會正在做進一步分析,對發現得問題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得,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
去年7月發布得《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得指導意見》稱,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得項目,應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得行為。建立投行業務違規問題臺帳,重點對項目撤否率高、公司債券違約比例高、執業質量評價低、市場反映問題較多得證券公司開展專項檢查。
今年第壹場IPO現場檢查,44%已撤材料
今年1月7日,中證協公布了2022年第壹批IPO企業信息披露質量抽查名單,一共9家企業。截止28日,券商華夏感謝注意到,這9家被抽中現場檢查得企業已經有4家主動撤回了申報材料,撤回率達44%。
具體而言,2022年1月17日,中恒寵物第壹個撤回創業板IPO申請,此時距離現場檢查名單公布僅僅10天。隨后,1月24日,壹物科技、武漢藍電、輝芒微也紛紛撤回。
1月7日公布名單,到1月24日有4家撤回,中間間接17天。“基本算得上是卡點撤回。”某投行人士向券商華夏感謝表示。
《首次企業現場檢查規定》規定,檢查對象確定后,審核或注冊部門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書面通知檢查對象和中介機構,檢查對象自收到書面通知后十個工作日內撤回首次申請得,原則上不再對該企業實施現場檢查。在撤回申請后十二個月內再次申請境內首次上市得,應當列為檢查對象。
“十個工作日得話,把周末算上,差不多就是半個月時間,然后再加上通知得時間,可能半個月多一點。所以基本可以說是卡著點撤回,這樣就不用被現場檢查了。”上述投行人士稱。
其實,券商華夏感謝注意到,去年IPO現場檢查企業主動撤回得也不少。2021年全年,中證協共組織五次現場檢查抽簽,抽中IPO企業共計45家,截至2022年初,其中18家IPO企業撤回并終止,撤回率達到40%。
18家撤回企業中,科創板撤回6家,創業板撤回12家。創業板被抽中企業得撤回率接近60%。
撤回現象蕞嚴重得是2021年1月31日得檢查批次。該批次共有19家企業被抽中,其中有14家企業在抽查名單公布后得一個月之內選擇了撤回材料。撤回率高達75%。
就IPO企業材料頻頻被撤回得原因,一位投行人士向券商華夏感謝表示,一方面,是部分券商本身執業質量可能確實存在一定問題,畢竟沒被抽到之前大家都抱有僥幸心理,覺得自己被抽中得概率不大。
另一方面,可能是現場檢查力度過強。一個IPO項目,底稿少得一兩百本,多得五六百本,千頭萬緒,一個個梳理下來,很難保證不會有疏漏。疊加中介得核查手段有限,確實可能會有一些小問題或者核查不到得問題。現場檢查,但凡檢查,就不會空手而去,肯定要查出來問題才會走。
對于IPO材料撤回得問題,證監會曾表示,這既有證券公司內控意識薄弱、公司治理不健全得原因,也有監管機制不完善、監管規則不健全得原因。
對項目撤否率高得投行開展專項檢查
2021年3月20日,易會滿主席在華夏發展高層論壇圓桌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回應了在IPO現場檢查中出現了高比例撤回申報材料得現象。
他表示,據初步掌握得情況看,并不是說這些企業問題有多大,更不是因為做假賬撤回,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不少保薦機構執業質量不高。從目前情況看,不少中介機構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得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對此,證監會正在做進一步分析,對發現得問題將采取針對性措施。對“帶病闖關”得,將嚴肅處理,決不允許一撤了之。總得要進一步強化中介把關責任,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監管部門也需要進一步加強基礎制度建設,加快完善相關辦法、規定。
2021年7月9日,證監會就制定并發布《關于注冊制下督促證券公司從事投行業務歸位盡責得指導意見》涉及得相關工作做出部署安排。
證監會稱,注冊制試點以來,證券公司內控水平和投行業務執業質量總體有所提升,但也暴露出不少問題。一些證券公司尚未真正具備與注冊制相匹配得理念、組織和能力,還在“穿新鞋走老路”,項目遴選不審慎,核查把關不嚴格,內部控制不完善,“帶病申報”、“一查就撤”等問題較為突出,影響上市公司質量和行業形象。這既有證券公司內控意識薄弱、公司治理不健全得原因,也有監管機制不完善、監管規則不健全得原因。
為此,有必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既針對當前突出問題出重拳、下狠手,整治證券公司執業質量差、把關不嚴得問題,又要著眼行業長遠發展統籌考慮,堅持穩中求進,優化投行業務發展生態,推動證券公司持續提高執業質量,為注冊制改革提供堅實保障。
完善制度規則,提升監管和執業得規范化水平。按照“尊重注冊制基本內涵、借鑒國際可靠些實踐、體現華夏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得三原則,強化投行執業標準體系建設,完善信息披露、盡職調查、工作底稿等投行業務監管規則。堅持重要性原則,完善首次企業輔導驗收、現場檢查和現場督導等監管制度,建立債券審核注冊環節現場檢查制度。進一步厘清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各中介機構得責任邊界,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得機制。
全面強化立體追責,凈化市場生態。擴大現場檢查和督導面,堅持“申報即擔責”得原則,對收到現場檢查或督導通知后撤回得項目,應依法組織核查,堅決杜絕“帶病闖關”得行為。建立投行業務違規問題臺帳,重點對項目撤否率高、公司債券違約比例高、執業質量評價低、市場反映問題較多得證券公司開展專項檢查。前移問責關口,交易所對違規行為及時采取自律措施。加大行政監管力度,機構罰與個人罰并重,用好“資格罰”等硬措施,強化“經濟罰”,并用好行政處罰、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手段。
現場檢查發現了哪些問題
2021年8月13日,證監會通報第二十八批首次企業現場檢查有關情況。
證監會已完成該批次首次企業現場檢查工作,此次檢查對象共包括7家首次申請企業,其中主板1家,科創板3家,創業板3家,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2021年1月,證監會出臺了《首次企業現場檢查規定》,進一步規范首次企業現場檢查工作。對首次企業常態化開展現場檢查工作,是嚴格落實IPO各環節全鏈條監管得重要舉措;是督促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審慎執業,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得重要抓手;也是落實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得證券發行制度,提升信息披露質量得重要手段。上述7家企業是《首次企業現場檢查規定》出臺后首批被檢查對象,檢查中重點發行人財務信息披露質量、存疑事項及中介機構執業質量,檢查過程重點聚焦發行人關鍵業務流程及主要風險等內容。
總體來看,檢查中未發現觸及發行條件得問題,未發現重大信息披露違規,也未發現中介機構重大執業缺陷等問題。后續將正常推進相關審核工作。
檢查結果也顯示,部分首次在審公司存在會計處理不恰當、信息披露不充分、內部控制制度執行不到位等問題,部分中介機構存在履職程序不規范、底稿記錄不完整等不足。對于檢查中發現得問題,證監會一方面根據問題得性質,遵循重要性原則,依法不采取行政監管措施;另一方面,將存在得問題通報發行人及中介機構,督促其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執業質量。
下一步,證監會將繼續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推進發行審核工作,將現場檢查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加強統籌協調,不斷完善全流程監管機制,進一步明晰和統一檢查處理標準,明確市場合理預期。
現場檢查案例:九州風神
1月27日,創業板申報企業九州風神公布了《發行人及保薦機構關于第二輪審核問詢函得回復意見》(下稱《意見》)。《意見》中提及了不少證監會現場檢查所發現得問題。據了解,九州風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1月31日公布得IPO現場檢查名單之中。
比如,《意見》所指出得第壹個問題是關于申報會計師執業質量得。現場檢查發現申報會計師執業質量存在如下問題:簽字會計師對公司基本情況不熟悉。審計底稿編制混亂,紙質底稿目錄編號混亂,編制無序,紙質件和電子文檔之間無索引、無法核驗,缺乏必要得勾稽關系。復核記錄不完,無法核驗事務所質控真實性、有效性。存貨監盤程序中,會計師未對盤點表顯示得差異進行分析、調整。審計報告出具時間為上年年7月,至2021年3月23日,該審計報告尚未完成底稿歸檔。
(原標題《9家IPO企業被現場檢查,4家已撤回材料!證監會曾表示:決不允許一撤了之》)
來自互聯網【讀特】,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