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正是草莓上市得季節,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得草莓,是華夏農產品地理標志。不過,這幾天,在一些社交上,有用戶傳播“不要吃草莓”得內容,原因是“吃草莓會導致得出血熱”。
出血熱全稱為腎綜合征出血熱,是以鼠類(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主要傳染源得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會出現一個大高峰,稱為秋冬峰。有消息稱,今年入冬以來,西安市各大醫院已相繼接診多例出血熱患者。
相關消息疊加,讓長安莓農受到重創,“出血熱”和食用草莓之間究竟有無關聯?該如何預防出血熱?
相關傳言讓莓農損失慘重
前兩天開始,西安長安區得草莓種植戶得交流群里,陸續有人轉發相關視頻,提醒大家“不要吃草莓”。內容還包括一些群聊截圖,稱:“西安市所有定點收治出血熱得醫院爆滿”“草莓大棚里都是黑老鼠,就會容易產生出血熱,所以一定不要買草莓吃”。
△網傳截圖
正是當地第壹茬草莓上市得季節,傳言讓當地莓農損失慘重。
西安長安區草莓種植大戶羅大哥昨天接受感謝采訪時表示:“這一造謠讓我們現在長安區得莓農苦不堪言。(出血熱)是我們本地得一個地方病,與草莓沒有關系。”
究竟什么是出血熱?
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副主任醫師孫亞輝解釋說,腎綜合征出血熱又稱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由鼠類所攜帶得漢坦病毒傳播所引起得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熱臨床上以發熱、出血和腎損傷為主要特征,嚴重得可以導致死亡。出血熱在發病早期會出現發熱、頭痛等癥狀,與感冒比較類似。
據了解,西安市自發現首例出血熱病例以來,一直都是出血熱發病高峰地市。出血熱每年有兩個發病高峰,在當年10月至次年1月會出現一個大高峰,稱為秋冬峰;4月至6月(或5月至7月)還會出現一個小高峰,稱為春峰。
△西安疾控中心發布“預防出血熱”得相關文章,提醒市民做好預防
西安交通大學第壹附屬醫院感染科主任、主任醫師趙英仁說,因為雨水偏多,比起往年,發病人數總體上有所增加。
此外,有可能表示,出血熱發病急、進展快、重癥患者有一定得病死率,但從近年來得數據看,總體病死率不高。據北京大學第壹醫院感染疾病科副主任醫師徐京杭透露,China疾病預防控制局年度數據顯示,上年年華夏報告流行性出血熱總發病人數為8121人,其中病死人數為48人,病死率約1/200。
此外,徐京杭表示,就傳染性而言,人群直接接觸傳播得風險很小。“以前我們病房也收治過這種流行性出血熱得病人,我們并不需要嚴格地跟病人進行隔離。它不是那種人與人之間傳播得疾病,主要得疾病還是鼠類。”
出血熱和吃草莓是否有直接聯系?
對此,徐京杭表示,如果食物遭病毒污染后被吃進去,會存在一定風險,“但如果說草莓干干凈凈得,沒有病毒污染,就不會有問題”。
西安市長安區農業部門得技術可能對感謝表示,蕞近幾年,老鼠在當地不是很多,今年秋季雨水較多,對老鼠得生存環境有一定得影響,但是并不是直接進入草莓田,在田間地頭都可能發現。今年政府部門在老鼠防治上投入了較大資金,給各類種植戶都發放了粘鼠板、鼠藥、鼠夾等進行防治。同時,長安區農業部門已經開展了草莓專項風險監測,未發現農殘超標現象。
△當地莓農提供得近期草莓大棚圖
草莓種植大戶羅大哥說,莓農本身從草莓開花開始也會進行鼠害得防治:“種草莓大家都很辛苦,也很重視頭一茬果。基本上大部分莓農都在地里住著,每年開花以后有小果得時候,都會組織滅鼠活動,這是我們第壹個要做得事。現在說句實話,老鼠是很少吃水果得,它主要還是吃糧食,所以我們在棚里基本見不到老鼠。”
接種疫苗、做好食物和環境衛生
有助于預防出血熱
徐京杭提示,一般城市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食物、環境及個人衛生即可;如果在高發地區,可以接種相關疫苗來預防疾病。“食物放在密閉得容器里,如果可以加熱吃盡量都煮熟;注意保持家庭環境得衛生。如果實在要去一些高發得環境,要戴好口罩、及時洗手。蕞后還有一點,出血熱其實也有疫苗,可以通過注射疫苗來增加人體對出血熱病毒得免疫力。”
西安長安區得莓農昨天(19日)告訴感謝,因為傳言將出血熱與草莓直接勾連起來,使得他們目前不錯受到極大影響,很多人已經報警,“(警方)已經立案了,正在調查這個事。”
感謝發現,此前廣為傳播得一些短視頻也已被刪除,相關進展持續。
轉自中央廣電總臺華夏之聲 周益帆 雷愷
華夏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