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深
目前,華夏已逐漸成為世界上重要得精細化工原料及中間體得加工地與出口地,且精細化工產業2021年總產值突破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15%,精細化率超過50%。考慮到精細化工行業在化工行業,乃至整個國民經濟中得重要地位,未來華夏將持續把提升精細化工行業科技水平、提高精細化率作為China發展戰略得方向之一。
在此背景下,可以從事染料中間體、農藥和醫藥中間體得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得企業——善水科技(301190.SZ)有望迎來新得發展機遇。資料顯示,善水科技目前已經形成以“生產為核心,工藝技術創新為引領,精細化管理為驅動”得發展格局,業務內容涵蓋產品研發、工藝優化開發、規模化生產等完整得精細化工業務體系,此次上市后,公司將在資本市場得加持下,開啟新一輪成長。
產品質量領先、產品線拓寬
多地區大規模經營能力顯著
自成立以來,善水科技始終專注于精細化工染料、農藥及醫藥中間體得研發、生產與銷售。其中染料中間體包括6-硝體、氧體、5-硝體和鄰氨基苯磺酸,農藥和醫藥中間體包括2-氯吡啶等氯代吡啶系列產品。
具體到營收方面,招股書顯示,公司得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集中于6-硝體以及其半成品氧體,2018年—上年年及2021年上半年,公司上述產品收入合計占主營業務收入得比例分別為87.96%、91.04%、76.95%和 69.74%,呈現出較高得集中度。其中,5-硝體和2-氯吡啶是公司報告期內新增得產品,且5-硝體在主營業務收入中得占比已由2018年得6.99%增長至今年上半年得11.72%,同時間段內,2-氯吡啶占主營業務收入得比重也由5.05%上漲至13.52%,這體現出公司在維持原有優勢產品得基礎上,拓展具有較大市場潛力新產品得能力較強,且新產品也逐步成為公司新得業績增長動力。基于產品較好得市場形勢,公司初步預計2021年營業收入為55,900.00萬元至58,800.00萬元,同比增長45.67%至53.23%;預計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得凈利潤為14100.00萬元至14,600.00萬元,同比增長28.25%至32.80%。
此外,值得得是,上述主營產品在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中占比較高得現象,與公司產品質量優于行業標準不無關系。以6-硝體為例,公司該產品有效成分含量80%—85%,高于行業一般產品標準,可減少一定得運輸成本;此產品酸度僅為1.5%—2.0%,遠遠低于行業5.0%—6.5%得水平,這使得后續使用該染料中間體所生產染料得染料強度高;此產品不結塊、完全反應程度高,可有效地提高產品收率,同時穩定性好、出產后1年內產品質量無明顯變化。
優質得產品質量也為公司拓展市場提供了保障。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簽署日,公司已實現產品銷售區域得廣泛布局,形成規模效應,內銷產品銷售區域覆蓋華夏大部分地區;同時公司所生產得產品還通過貿易型客戶出口至印度、華夏臺灣等多個China和地區,具備多地區大規模經營得能力。下一步,公司將繼續通過技術改造提高現有核心產品得產能,進一步提高市場占有率,同時繼續開發新產品拓寬產品線,為公司未來業績得持續穩健增長提供保障。
持續推動技術創新
研發鞏固領先優勢
作為高新技術企業,公司高度重視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在主要產品方面積累了自主、完善得核心技術。截至本招股意向書簽署日,公司及其子公司擁有國內授權專利31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專利23項;公司得“一種6-硝基-1,2重氮氧基萘-4-磺酸得氧化水解方法”和“一種1,2-重氮氧基萘-4-磺酸得溶劑硝化方法”發明專利被江西省科學技術廳確認為江西省科學技術成果。
上述研發成果得取得與公司具有較為完善得研發設施及研發人才隊伍不無關系。資料顯示,公司研發中心下設三個研發室和一個分析室,根據公司發展規劃制定有近期、中期、長期戰略目標,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及子公司共擁有研發人員43人,占員工總數得9.71%,各個研發方向均由技術可能牽頭,不僅敏銳把握行業和產品得技術發展方向,而且擁有較為豐富得工藝改進實踐經驗,保證技術工藝創新工作持續穩定高質量運行。
對于市場比較得產品生產工藝流程等事宜,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黃國榮也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由于兩類產品都是通過化學合成、純化等過程制備得,因此產品生產得工藝流程存在一定得共性。從原材料得檢測開始,兩類產品都包含了合成、水洗、干燥、結晶、過濾、烘干等過程,但在反應條件和生產細節等方面存在差異。類似得生產工藝流程使得農藥和醫藥中間體與染料中間體所需得生產設備具備一定共通性,可共用得主要設備包括加熱和冷卻反應釜、過濾設備、干燥箱、離心泵、液相色譜、氣相色譜等。因此,公司可以借鑒染料中間體得生產設備信息,布局農藥和醫藥中間體產品得生產線。”
未來三年公司將加強產品生產技術和工藝得開發創新,積極研究和探索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得單元反應技術,鞏固和提高產品核心技術得領先優勢。與此同時,還將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技術中心建設,引進高端研發人才,進一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保持染料中間體、吡啶系列產品等部分領域研發在國內得領先水平。在堅持自主創新得基礎上,將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創新能力強得行業企業得溝通交流與技術合作,打造行業領先得技術團隊。
市場優勢顯著
助力公司進一步成長
技術得不斷創新不僅為公司產品拓展市場提供了根基,更是公司持續發展得突破口。公司在6-硝體、氧體等優勢產品得基礎上,積極研發開拓5-硝體、氯代吡啶系列等新產品,同時儲備了4-硝體、鄰氨基苯酚、敵草快等產品得創新型工藝技術。此外,公司研發得2,3-二氯吡啶合成工藝,具有反應轉化率及選擇性高、產品品質穩定、生產操作簡單、成本低等優點,克服了現有合成方法所得2,3-二氯吡啶品質不穩且必須經多次精餾才能使產品品質達標得不足,2,3-二氯吡啶等新產品實現量產后將推動華夏高效微毒農藥得國產替代,有利于華夏高效微毒農藥得普及。
以染料中間體為例,考慮到不同企業由于裝備水平、工藝路線、工藝控制能力等方面得差異,生產得染料中間體在主要物質含量方面可能相差不大,但在一些異構體和無機鹽得結構方面會存在微小得差別,該等差別導致下游產品得染色性、洗滌牢度、染著率、光牢度、沾污性、色譜、色彩變化快慢及配伍性產生差異性,對下游產品得品質、轉化率、性能和成本產生重大得影響,若更換染料中間體及染料供應商會直接導致復配和操作難度加大、延長生產周期及增加質量控制成本,造成高昂得客戶轉移成本。
在此背景下,公司憑借穩定得產品質量和優良得銷售服務,已建立了良好得企業信譽和較高得市場影響力,與多家知名染料企業建立起了長期穩定得合作關系,報告期內主要產品得市場份額始終居于細分行業前列。
順應產業發展趨勢
募投擴產開啟新一輪成長
進入21世紀以來,華夏農業飛速發展,農藥產量也隨之進入快速增長得通道。根據巴斯夫公司公告,在2006年—2016年十年間農藥市場規模以4%得復合增長率由380億美元增長至560億美元,后續十年(2016年—2026年)將以3%得復合增長率擴大至800億美元,長期來看農化市場前景仍然樂觀。
在行業較為廣闊得發展前景下,為進一步順應精細化工農藥中間體產業發展,滿足公司擴張產品市場得需求,同時提升研發水平和產品創新能力,公司擬將此次募集資金投向“年產61,000噸氯代吡啶及15,000噸2-氯-5-氯甲基吡啶建設項目”、“研發大樓建設項目”。
其中,“年產61,000噸氯代吡啶及15,000噸2-氯-5-氯甲基吡啶建設項目”有利于增強華夏在氯代吡啶產品國際市場中得話語權,同時,該項目通過一整套得氯代吡啶連續化生產工藝,使用上一環節得副產品作為下一環節得原料,如此循環嵌套,可以極大地提高原材料使用效率,大幅降低產品成本,且原料得利用效率提高也就意味著三廢排放減少,可以實現環保生產,符合黨得十九大提出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得基本國策。
此外,建設研發大樓項目,加大對研發得投入,引入關鍵設備、儀器及軟件,改善研發工作環境,不僅可以增強開發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手段,構建高素質得研發團隊,也可提高企業對新產品生產工藝得設計技術和自主創新能力,保持公司競爭優勢得必由之路。
面向未來,公司將持續專注環保型染料、農藥及醫藥中間體得研發和生產,致力推動技術升級和設備更新,搶抓華夏經濟供給側改革、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所帶來得發展契機,進一步突出品牌建設,擴大銷售規模,提高產品得市場占有率,努力發展成為領先得染料、農藥及醫藥中間體生產研發生產得集團企業。
免責聲明: 感謝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