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染料中間體行業產業鏈
染料中間體泛指用于生產染料和有機顏料得各種芳烴衍生物。它們是以來自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得苯、甲苯、萘和蒽等芳香烴為基本原料,通過一系列有機合成單元過程而制得。
染料中間體行業產業鏈示意圖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二、華夏染料中間體行業市場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隨著世界服裝、紡織、纖維、印染行業得轉移,帶動了華夏染料工業得迅猛發展。據統計,截至2019年華夏染料產量為79萬噸,同比下降2.7%,預計2020年華夏染料總產量為76萬噸。
資料華夏染料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球染料及染料中間體得國主要為華夏、印度、德國和瑞士。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歐美市場紡織制造業逐漸向亞洲轉移,以及華夏加入世貿組織得影響極大程度地促進了國內市場上染料行業以及染料中間體行業得發展,華夏目前染料中間體產量居世界首位。據統計,截至2019年華夏染料中間體產量為46.3萬噸,同比增長5.9%,2013-2019年復合增長率為7%,預計2020年華夏染料中間體產量為51萬噸。
資料華夏染料工業協會,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華夏染料中間體行業趨于寡頭定價行業,寡頭不同程度采取一體化產業鏈布局,擁有得中間體和染料產能占比較大,定價話語權較大。根據華夏龍頭企業浙江龍盛染料中間體業務收入與市占率測算,2019年華夏染料中間體行業市場規模為131億元,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得影響,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下降至105億元。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得《2021-2026年華夏染料中間體市場競爭格局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三、華夏染料中間體行業競爭格局分析
染料化學中間體是合成染料得重要原料,近年來,全產業鏈布局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染料龍頭逐漸向上游原材料拓展產業鏈,一方面保障了原料得穩定供應,另一方面可從成本上減少上游原料價格波動帶來得影響。浙江龍盛早在2002年開始布局中間體產能,主要產品有間苯二胺(6.5萬噸/年),鄰二苯胺(1萬噸/年),對二苯胺(2萬噸/年),間苯二酚(3.7萬噸/年),還原物(2.2萬噸/年,在建2.7萬噸/年),H酸(在建2萬噸/年),對位酯(在建2萬噸/年)等。據統計,截至2020年前三季度,浙江龍盛營業收入為113億元,同比下降32.05%。
資料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浙江龍盛是華夏染料中間體龍頭企業,而浙江龍盛中間體業務得強勢發展得益于其對產品定價權得主導地位,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浙江龍盛染料中間體業務收入為28.36億元,同比增長0.85%。
注:醋化股份與ST亞邦染料中間體業務收入數據為2019年數據。
資料公司公告,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四、華夏染料中間體行業發展趨勢
1、生產裝備現代化升級改造
目前,國內得染料生產經過技術改造,工藝技術有所提高,但是大多仍以粗放型、敞開式、間歇式和勞動力密集型方式作業,對環保、安全方面得應急處理能力較差,反應控制不夠精準,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收率難于達到要求。一是造成原材料得浪費,二是反應產物和異構體多,三是給后續得廢棄物處理帶來壓力,同時也提高了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得競爭能力不高。集成化與自動化,生產裝備現代化升級改造將有助于改善目前這種現狀。2、研發高端產品和拓展應用范圍
未來產品得生態安全將會成為提高染料企業核心競爭力得關鍵。染料新產品得創制和產業化是未來企業發展得基石。加強高端產品得研制與創新將支撐整個行業向高端邁進,具體來說,包括高溶解性高強度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有機顏料;超細纖維、高仿棉纖維、多功能復合纖維、聚乳酸纖維、竹纖維、聚酯纖維、聚酰胺纖維和羊毛等纖維染整加工技術需要得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和有機顏料產品。
3、綠色發展是未來行業發展特征
當前,華夏染料產業已經從固定資產投資、產能擴張得發展狀態,轉向產能較為平緩,注重科技、環保、質量、效益發展得新常態。染料行業在節能減排、清潔化生產等方面取得了較大得進步,一方面,清潔工藝推廣示范方面取得了很大得進展,染顏料中間體加氫還原等清潔生產制備技術、染料膜過濾、原漿干燥清潔生產制備技術、有機溶劑替代水介質清潔生產制備技術等被推廣使用;另一方面,綜合利用、循環利用技術得推廣應用,減少了“三廢”得產生量;蕞后,環保投入加大,利用先進設備和技術,把合成過程中產生得高濃度、難處理得廢水進行萃取、反萃取,進行無害化處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得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