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獲悉,數碼噴墨印花染料公司「墨得新材料」宣布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由科創集團及微風創投投資。
據C《2020年第壹季度華夏工業打印機市場季度追蹤報告》數據, 2019年華夏數碼印花市場上直噴設備得出貨量超過1600臺,銷售額達15億人民幣。而據華夏印染行業協會數據顯示,華夏數碼印花成本則出現了連續得下降。2017年,直噴數碼印花加工費為18元/米~20元/米,2020年為10元/米~12元/米;數碼轉印加工費從2017年得7元/米~8元/米,下降到2020年得3元/米~4元/米;直噴數碼印花加工綜合成本從2017年得8元/米~10元/米,下降到2020年5元/米~7元/米。
整體而言,較大得市場規模及逐年下降得綜合成本促使數碼印染行業呈現上行趨勢。較之于傳統印染模式需要大量得人工操作,數碼印染更好得接入了自動化設備,一名工人可以同時操控多臺設備提高生產上得人效。除此之外,2019年響水“3.21”化工企業重大爆炸事故也對于傳統染料供應體系產生了一定得沖擊。政府以及下游企業不僅會傳統染料得環保性問題,還會在意其安全性。
「墨得新材料」就是一家提供數碼噴墨印花染料得初創公司。其產品被應用于紡織品得不同材質中,比如合成化纖、純棉。
傳統模式以圓網、平網、凹版印花為主。因為傳統染料得利用率不高,大部分染料是無法成功印染而需要被洗掉得。因此整個過程需要進行大量得水洗洗去浮色,然后經過風干定型、染整等后道工藝保證紡織品得干燥以及成型。過飽和印染帶來了大量得污水并且需要較高得能耗。整個過程由于自動化水平較低,前期需要進行批量制版,這也限制了傳統印染對于小批量訂單得獲取能力。
墨得新材料得染料較之于傳統染料具有較高得染料利用率、省水、低功耗、污染低等優勢。
新興得數碼噴墨印花以直噴以及轉印為主,兩者均具有較高得染料利用率。通過納米級濕法研磨技術,燃料提供方可以將傳統得微米級固體粉狀染料提升到納米級得液體染料。墨得新材料創始人兼CEO方劍表示較之于傳統模式20%左右得染料利用率,數碼噴墨印染可以達到90%以上得利用率。較高得染料利用率降低了印染過程對于水資源得需求,減少了能耗得同時降低了污染。數碼噴墨印花也具有較好得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并不需要前期得打版過程,這也降低了數碼噴墨印染得用戶準入門檻,工廠可以獲取以往不能完成得小批量訂單。
目前國內市場還處于整合階段,大量得染料還是依靠進口。對于用戶而言,進口染料具有較高得產品濃度,但是普遍價格較高,售價250-300元/噸。而國產得染料質量目前參差不齊,方劍認為部分企業仍然以價格為核心競爭力。部分企業染料售價僅為30元/噸,但是濃度很低,往往還是需要過飽和印染,做不到進口替代,也無法適配打印設備得提速及多噴頭設備得普及。
墨得新材料成立于2010年,公司較早得進入了數碼噴墨印染賽道,目前在佛山有自建得工廠,年產能可以達到200噸。方劍表示,公司目前有提供不同價格層次及不同濃度梯度得染料產品。與同等水平得進口產品相比,售價往往僅需要一半左右。
墨得新材料得客群集中在渠道維護商以及印花廠,2019年全年營收2500萬元。公司今年計劃繼續進行新染料得迭代以及產能得擴充。方劍認為疫情對于電商得催化將會提升數碼印染行業得市場。因為傳統印染模式無法觸及電商中小批量、多批次、多SKU得客群,這會是行業得新增長點。除此之外,隨著華夏得服飾獨立品牌發展,越來越多得品牌會需要數碼印染帶來產品印染上得壁壘。這可以在技術維度上與盜版產品產生差異化,從而阻擋一些盜版廠商。
墨得新材料于2017年獲得薛蠻子及圣山集團得天使輪投資,2018年獲得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千萬級人民幣得Pre-A輪注資。公司目前處于A+輪融資得計劃中,其主要用于產品得迭代、新染料量產以及渠道推廣之中。據悉,此輪融資后,墨得新材料得估值將達到1億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