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江蘇制造業發達,大件生產企業門類多,產業全,大件運輸需求旺盛。如何保障大件運輸高效?
超載超限、非法客車、非法貨車、非法網約車、車輛違規站外上下客等影響交通安全行為,如何執法整治?
江蘇是水運大省,怎樣通過對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實現水清岸綠?
大件運輸許可審批精準對接
“多虧你們上門手把手指導我們如何申請,為我們節約了大量時間和運輸成本!”日前,南京海天運輸有限公司負責人把一副“情系企業 鼎力相助”得錦旗送到了南京市交通綜合執法局三支隊,致謝執法人員主動送服務上門。
江蘇制造業發達,大件生產企業門類多,產業全,大件運輸需求旺盛。“我們在全省開展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得大件運輸許可辦理提供‘定制化、可以化、系統化’服務。”省交通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一提升大件運輸服務能力之舉,為國內首創,通過為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得大件運輸許可辦理提供更加透明、便捷得服務,交通執法部門與全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建立“聯絡員”制度、“一對一”服務機制,協助辦件、壓縮辦件時間,有力幫助大件運輸行業降本增效和高質量發展。
目前,江蘇已累計辦結大件運輸許可超20萬件,大件運輸許可辦件能力年年高增長。據交通運輸部統計,目前江蘇跨省大件運輸許可辦件量已躍居華夏第二,有效支撐大件運輸行業降本增效、高質量發展。各市及各高速支隊針對本層級、本區域實際情況,全面摸排建立重點服務目錄,已確定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共計79家,協助企業(項目)辦理大件運輸許可協助辦件16000余件,壓縮辦件時間68%以上。
一體化執法更精準
南通市海門區治超辦執法人員在臨江鎮查獲一輛車牌為蘇F12XXX貨車。對此,該區治超辦牽頭對該企業源頭稱重設備進行了稽查,并實施治超源頭處罰。
今年以來,江蘇全力打造江蘇交通綜合執法新模式,1—10月全省共查處道路運輸違法案件65008件,實現了對道路運輸違法違規行為得有效打擊。
針對長期以來非法營運車輛隱蔽性強、查處難度高得問題,江蘇華夏率先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手段,開發了非法營運智能化整治系統。該系統以省交通運輸廳地理信息系統為基礎,將全省治超站點、監測指標、實時視頻等各項信息進行統一歸集,構建了“省-市-縣”三級治超監管體系。
據了解,該系統集非法客車、非法貨車、非法網約車、車輛違規站外上下客等功能于一體,能實現對疑似非法營運車輛得主動發現、智能跟蹤、精準堵截,并對7座及以上高速疑似非法營運客車實施動態清零。今年前10月,全省共查處“兩客一危”案件數9963件、非法營運案件數16205件。
“在信用懲戒上出實招,讓管理成效更顯著。”省交通綜合執法局治超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江蘇對道路運輸違法行為實行累積記分管理,全省1400多家道路運輸企業被納入信用監管,在“信用江蘇”平臺公布“紅黑”名單。
今年以來,對查實得非法營運車輛,交通綜合執法部門協同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單位將2681輛車納入高速稽核名單,禁止在我省高速公路通行。全省對路面查獲得4.35萬輛違法超限超載車輛,實施信用記分283225分,8779家道路運輸經營者,因違法超限超載被記分184295分,9163位從業人員因違法超限超載被記分98930分。
污染防治攻堅當好先行
“從運河到長江,我們明顯感覺到水更清,岸更綠,碼頭整潔有序。”多位船民表示,“常年在水上生活生產,見證著江蘇水環境越來越好,心情跟著變化,干勁更足!”
“今年前三季度全系統污染防治總體工作順利完成。”省交通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長效機制逐步完善,在華夏率先建成并推行船、港、城對接及電子化聯單制度,初步實現船舶生活污水在線監控、船舶水污染物智能化接收,形成船舶與港口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多部門聯合監管機制。
江蘇全面推廣和應用長江經濟帶船舶污染物聯合監管和信息服務平臺,全省2375家港口企業在今年4月底前已全部按要求接入平臺。截至目前,根據平臺數據查詢,共接收船舶垃圾4172.64噸,生活污水303211.19立方,含油污水18929.25立方,殘油廢油34280.77立方。
江蘇深入推進內河非法碼頭專項整治,力度空前。截至目前,全省擬拆除取締得內河非法碼頭共1537個,已完成拆除取締1482個,納入規范提升碼頭共1069個,已完成規范提升335個。同時通過與生態環境廳聯合開展全省內河港口碼頭環保設施整改情況聯合檢查,目前,全省2066個內河港口持證碼頭中,原有環保手續齊全得碼頭有740個,新增完成環保手續辦理得碼頭共954個,正在辦理過程中得共187個,取締無法辦理環保手續得碼頭共137個。
新華·交匯點感謝 梅劍飛 朱璇 通訊員 陳鍇
新華經濟新聞部出品
感謝: 田墨池
來自互聯網【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觀點。華夏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