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李阿姨因左手拇指、食指、中指麻木6個多月,于是到清遠市人民醫院就診,經檢查,被診斷為“左腕管綜合征”,并入院治療。
在醫生的建議下,李阿姨進行了關節鏡下的左側腕管綜合征松解術治療。術后3天,左手拇指、食指、中指的麻木感較前減輕,手腕、手掌兩處也只有一個1厘米的切口,順利康復出院。
神經壓迫,盡早治療
“腕管綜合征的病理基礎就是正中神經在腕部的腕管內受卡壓。”該院骨科五區副主任醫師王湘江介紹說,腕管是腕部的一個緊密的骨-纖維通道,其中間有正中神經和所有9根屈指肌腱通過。
當正中神經受到擠壓,橈側三指半(拇、示、中指及環指橈側)麻木、刺痛、手動作不靈活、無力等癥狀,有時還伴有夜間麻醒的癥狀。在端重物、騎自行車等加大腕管內壓力的動作時會感覺手麻癥狀加重而不得不停止,在抖動手腕后麻木癥狀可以緩解。
王湘江介紹,出現腕管綜合征時,注意休息,輔以消炎止痛類藥、腕部封閉、理療等治療。如果保守治療不能緩解患者的癥狀,則要考慮手術治療,一般是進行腕掌部切口腕管切開正中神經松解減壓手術,解除腕管橫韌帶對正中神經的壓迫。傳統切開手術的切口長約3-4厘米,創傷大,恢復慢,有發生肌腱粘連、關節僵硬的風險。
相對于傳統的腕管切開正中神經松解減壓手術,關節鏡下輔助治療腕管綜合征是一種微創治療方法。王湘江介紹,在關節鏡下進行腕管綜合征松解術,切口小,手術時間短(20-30分鐘),術后恢復快,還不影響腕關節活動。
“越晚治療,恢復的效果會越差。”王湘江說,腕管綜合征是對神經的壓迫,時間越久,神經恢復就越差。長此以往,還有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
常用手人群要注意
腕管綜合癥和腱鞘炎一樣都是手部疾病,都與過度勞損有關,是一種很常見的文明病,常見于以手部動作為主的職業人群。鍵盤和鼠標是最常見的“腕管殺手”,以及其他頻繁使用雙手的職業,如司機、教師、程序員等,都有可能遭遇腕管綜合癥的“毒手”。
為了預防腕管綜合征,王湘江建議,平時應養成良好的坐姿,不論工作或休息,都應該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勢,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過度伸展,盡量保持腕部中立位(伸手和他人握手時手腕的狀態,不屈曲也不背伸)。
注意手部的休息,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動作,嘗試每20到40分鐘切換腕部狀態;放松抓握,減少用力。抓握動作時,過度用力會增加手腕的負擔,承受更大的壓力。
保持手部溫暖。如果你在寒冷的環境中工作,你的手部更容易疼痛和僵硬。盡量在工作時保持雙手溫暖,如佩戴手套。
如果長期使用電腦的工作者,建議調整座椅高度,使前臂保持和鍵盤一樣高的水平。在使用鍵盤時不應該有下垂感或向上夠的感覺。這是讓你的手腕保持中立的最佳位置。
使用合適的工具。比如過大或過小的鼠標會讓手腕緊張,手腕會用比需要的更大的力氣來完成相應的動作。
手腕練習,既可以加強手和手腕的力量,又可以減輕手和手臂的緊張。休息時做一些拉伸手腕的動作,也有利于緩解手腕緊張。
簡單的手部鍛煉
上下翻動:動作要領:雙手手臂向前伸直,掌心朝前,盡力向上彎曲手腕,保持10秒,然后緩慢向下彎曲手腕,直到感覺到輕微拉伸感,保持10秒。
“推墻”:把手伸出放在面前,彎曲手腕,面對手背,做把墻推離自己的動作。保持這個姿勢5秒鐘,放松手腕,重復至少10次。
轉手腕:動作要領:雙手握拳舉起至胸前,以腕關節為軸,繞上臂延長線做繞環運動,5圈后換方向,持續30秒。
【采寫】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彭可明
【作者】 劉秋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