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創意小家電第一股”之稱的小熊電器,今日股價大幅下挫至最低47.91元/股,最終收盤至48.32元,單日跌幅達9.29%,而相比于去年7月末達到的最高點163.11元,股價下降了約76%。
小熊電器的股價曾在去年2月到8月實現過近3倍的漲幅,市值最高曾突破250億元,靜態市盈率更是一度超過94倍,這波漲勢主要和它當時的業績有關。
去年年初到7月,小熊電器業績一直保持的增長態勢,在整體家電市場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小熊電器2020年營收、營業利潤實現了36.16%、56.76%的增長,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4.28億元,同比增長59.64%。
而股價從7月觸及高點之后就開始倒頭向下,持續了長達一年的下跌行情,這則和它后期的業績有關。
1
業績表現
那我們首先,先分析下小熊電器此次中報的業績表現。
日前,小熊電器發布2021年的半年報中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6.34億元,同比下降4.89%;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9億元,同比下降45.30%。公司營收及凈利增長首次一同出現了下降。
首先,營業收入同比減少4.89%,營業成本下降1.80%,以此計算出的利潤率稍有上升,從63.54%上升至65.54%。說明在生產上成本控制還可以。
但是,值得關注的是銷售費用大幅增長,按公司披露,如果按原收入準則編制,銷售費用的同比增長為31.44%。
這是項很大的支出,但是即使是如此多的錢投入市場進行營銷推廣,營業收入卻沒有得到任何的提升,反而是下降了,就說明產品的需求端是十分萎靡的,即使是公司做出推廣也無法維持原有的業績規模。
分產品看,壺類廚房小家電表現最佳,實現營業收入2.93億元,同比增長20.43%;毛利率為34.82%,是小熊電器產品線中毛利率最高的產品。
但是,電動類廚房小家電和電熱類廚房小家電的營業收入都大幅下降,營業收入分別為3.03億元、1.61億元,同比下降35.81%、23.58%。
可見,單靠鍋類和壺類小家電營業收入的增長難以彌補其他產品營業收入的下滑。產品線的增收能力并不樂觀。
ROE(凈資產收益率)方面,自2019年年末的25.25%,下滑至2021年二季度的7.13%,主要因為銷售凈利潤(主要源于費用迅速提高)和資產周轉率都在大幅下降。
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方面,從去年上半年創下了98.93%的最高紀錄后,凈利潤增速就開始放緩,單季度凈利潤增速先是從三季度的92.05%下跌到了四季度的59.64%,而到了今年一季度,其凈利潤增速更是呈現為負值12.82%。增速可謂是下滑嚴重。
再看償債能力方面,截止目前,小熊電器沒有短期、長期借款;流動資產中占比較大的是交易性金融資產9.10億元,變現可能有些難度;另外,貨幣資金(現金)有6.61億元,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共計為1.74億元,但是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共計9.88億元。償債能力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總體來說,小熊電器的財務表現并不樂觀,不僅營收、利潤增速放緩,且償債能力也有所惡化。
資本對此也做出了反應,自去年7月凈利潤增速放緩開始,便緩慢進行撤離。
公司股價自去年7月創造了164.7元的高點后,就開始向下回調。截至目前,該公司累計跌幅達70%左右,總市值蒸發超1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中報時,小熊電器基金持倉家數曾達到了129家,持股數量為917.61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23.53%。但到了今年中報時,小熊電器的基金持倉家數削減成了24家,持股數量為205.99萬股,占流通股的比例為2.70%,持股數量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近八成。
2
業績惡化的原因
那短短一年時間,小熊電器的業績表現為何會下滑的如此嚴重?
首先,疫情的消退對小熊電器產生了較大影響。去年疫情爆發時,大家進行居家隔離,小家電的需求急劇增加,小熊電器正好踩中了那次的風口,業績、股價雙雙被帶動上漲。但當疫情慢慢減退時,增長就顯現乏力了。
其次,公司直接材料成本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較高,受原材料價格波動的風險較大,因為公司主營業務為創意小家電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公司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規格型號眾多(包括塑料原料、五金制品、電機、陶瓷、玻璃、電子電器和包材等)。
而由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展開,全球產業鏈的需求端開始增長,但是供給卻難以跟上,使得大宗商品價格的持續上漲。而銅、鋁、鋼及塑料作為家電產品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的上漲傳導至下游,使得企業生產成本增加。
除此之外,國內的電商紅利正在逐漸消退,依托于互聯網興起的小家電品牌都面臨拓展渠道及提高利潤的難題。
從半年報的披露中可以看出國內銷售收入同比下降6.21%,國外銷售收入同比提升23.59%,可見國內銷售依然面臨瓶頸,今后擴增國外銷售渠道,提高國外營收的占比,或將是一個改善整體營收的較好切入點。
還有是,小家電本身行業門檻較低,產品核心技術不強,容易被競爭對手模仿,而由于小熊電器自身的品牌溢價能力較弱,短期之內只能繼續走低端路線,被迫進行低價戰爭,這對公司自身的資金要求會很高。
另外,傳統品牌都也都在布局小家電行業,北鼎、火雞電器、純米科技紛紛完成融資,推出競品。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在傳統品牌依然具有較強品牌力的情況下,小熊等年輕品牌如何“保鮮”是一個重大考驗。
3
尾聲
去年,在疫情和宅經濟推動下,方便、快捷、健康且帶有DIY屬性的小家電受到市場追捧。
借了東風的中國小家電行業表現不俗。在2020年國內家電市場同比下降14.13%的情況下,小家電卻實現了線上780億元的零售額,同比上漲12.4%。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0年中國小家電市場規模達4536億元,2012-2020八年間復合增長率高達13.3%,當時來看,行業整體的增長潛力似乎相當可觀。
可是,行業漲勢在此就遇上了坎,行業的增長開始走向下坡。據奧維云網(AVC)的統計,今年1-7月,小家電零售總額共計279.5億元,同比下降9.7%;零售量共計13301萬臺,同比下降8.9%。
其實也不只是小熊電器,其他的小家電企業的業績也有回落。比如,在新寶股份中報里,凈利潤也出現了27.04%的下滑,這也是其上市以來中報出現的首次下跌。股價方面,半年內也跌去了六成左右。可見行業整體的下行壓力都很大。
那么,面對原材料漲價、同業競爭、國內電商紅利衰退的困境,小熊電器想要重獲增速的難度將會很大。雖然現在股價已經跌至去年三月的低位,但短期內還是難以看到回彈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