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我們講我國第一大長河——長江。
(圖片來源于《古詩詞遇見我國地理》,
請橫屏查看圖片)
本期,我們將會學習四首古詩詞:
《峨眉山月歌》
《念奴嬌·赤壁懷古》
《西塞山懷古》
《泊船瓜洲》
峨眉山月歌
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登上峨眉山金頂,白天觀賞佛光與云海,晚上月下靜聽松濤,然后泛舟平羌江,一路漂流到岷江。此詩描繪的景象大抵如此。在盛唐時期,人們在平羌江、岷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依山開鑿了雄偉的樂山大佛。
此詩是徜徉長江上游的旅行,少年李白的壯游,是獨特而絢爛的盛唐氣息。盛唐氣息應:滿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豪情壯志,對外界充滿好奇,對未來充滿信心。最后,讓我們跟著李白暢游長江!
地理知識時間
你知道詩中提到的地名都在哪兒?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境內,地勢陡峭、風景秀麗。平羌江即青衣江,流經峨眉山東北,是岷山的支流,而岷江是長江的支流。清溪指清溪驛,唐朝時期的一座驛站,在峨眉山附近。三峽,即長江瞿塘峽、巫峽、西陵峽。唐朝時期的渝州治所在巴縣,即今天的重慶市區。長江水量充沛、航運便利,她的干流與支流或者湖泊的交匯處,往往都會有大碼頭和大都會,比如她與洞庭湖交匯處的鄂州(今湖北省武漢市)。(此處的鄂州,指的是隋朝所置州名,唐宋沿用,治所在今武漢市武昌。今鄂州市為湖北省下轄地級市。)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宋)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北宋時,蘇軾被貶到黃州,當地人告訴他,長江邊有處地方,也許是赤壁古戰場,這就是“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蘇軾前往游覽,詩興大發,一首流傳千古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于是誕生。
用心感受一下赤壁戰場的景象吧!大江東去,浩浩蕩蕩。江岸有巨大的石塊,被江流沖刷千萬年,已是千瘡百孔。水激石亂,濺起一人多高浪,層層疊疊,如大雪紛飛,又如萬壑驚雷。
地理知識時間
三國赤壁,指東漢末年孫劉聯軍大敗曹軍之處,有學者認為,其位于今湖北省赤壁市境內長江岸邊,又稱武赤壁。而蘇軾這首詞中提到的赤壁,位于今湖北省黃岡市西北的長江江濱。蘇軾游覽此地時,誤以為是赤壁大戰所在地。
通過上面的地理知識來看蘇軾是搞錯了地點,但也許是馬馬虎虎、將錯就錯呢。不過這些都沒關系,他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赤壁賦》都精彩絕倫,流傳千古。
西塞山懷古
劉禹錫(唐)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遙想在深秋時節的一個黃昏,劉禹錫來到長江岸邊的西塞山古跡。這里曾是一處江防要塞,當年王濬的船隊就曾經經過此地。大江兩岸的荒灘濕地,只見無邊無際、高出人頭的蘆葦蕩。斜陽之下,蘆葦金黃、蘆花雪白。江風吹來,蘆葦颯颯作響。當年,王濬船隊遮天蔽日而下,帝王將相無不在棋局之中。
大江還是那樣奔涌,西塞山依然冷峻,在大自然眼中,不過是兩只蝸牛角里爭斗。想到這里,劉禹錫不禁感嘆:“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地理知識時間
你知道詩中提到的幾個地點都是哪兒?
益州:位于長江上游,在今四川省一帶,治所在今四川省成都市。
西塞山:位于長江中游,在今湖北省黃石市境內,山體突出到長江中,形成長江彎道,站在山頂猶如身臨江中。
金陵:就是今江蘇省南京市,地處長江下游,為東吳等六朝古都。
泊船瓜洲
王安石(宋)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接到朝廷旨令,要北上東京開封府領受新的官職和任務。王安石從江寧登舟,順長江而下東行。大江南岸,是綿延不斷的寧鎮山脈。春日陽光下,山巖閃耀出紫金色;山上樹木蔥蘢,一抹綠意攏在枝頭。正是早春,王安石一路觀景,一路感嘆:春風又綠江南岸!
地理知識時間
下面給大家介紹京口、瓜洲、鐘山、江南。
這些地方通通位于長江中下游。京口是古名城,在今江蘇省鎮江市,位于長江南岸。京口是長江下游軍事重鎮,通往北方的門戶。瓜洲為古渡口,在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郊,大運河入江處,與京口隔江斜對,為水運交通要沖。
鐘山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東部,多紫紅色砂頁巖、石英礫巖、石英巖。陽光照耀下,此山遠望呈現紫紅色,所以又名紫金山。山勢險峻,蜿蜒如龍,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而今天的"京口瓜洲一水間“不再是天塹,大江南北已經架起了雄偉的長江大橋。大橋飛架,趕時間的人們不再需要渡口。
從前慢,現在快。慢的時候,人們有時間、有感覺寫詩;快的年代,你能體會到“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意境嗎?
本文部分內容來源于
《古詩詞遇見我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