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篇《“精神鴉片”竟長成數千億產業》文章刷屏網絡。
里面列出幾個數據。
她甚至把游戲比作“新型毒品”。
大意是,多少中小學生出現近視、成績下降、心理扭曲等問題,都歸她所賜。
電競游戲,一時成了眾矢之的。
對于游戲該不該封,我姑且不做討論。
真正讓我無法接受的是,這種“欲殺之而后快”的輿論怒火,蔓延到了其他信息平臺,包括短視頻。
有人寫文章,《短視頻才是真正的精神鴉片》。
在知乎有人問:短視頻是不是當代的“精神鴉片”?
他們給出的理由簡單而荒誕——現在太多人喜歡刷短視頻了。
他們認為,要是大家都沉迷短視頻,還怎么工作怎么學習?短視頻是不是另一種精神鴉片?
對此我當然說,NO。
短視頻平臺用戶量越來越大,她早已不再是年輕人展示才藝的工具,而是一個豐富立體的信息平臺。
作為信息平臺,她本身沒有對錯,關鍵是我們如何利用她。
顯而易見,她可以賺錢。
她給無數的人提供了創業機遇。
她既能給蕓蕓眾生帶來歡樂,也可以成為知識和美的傳遞。
這些價值,今天值得一談。
先說創業。
早在十年前,創業門檻普遍都很高。
開公司要雇人。
租店鋪要資金。
哪怕你開個小餐館,也至少準備個十萬八萬啟動資金吧?
但在抖音平臺就不用。
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創業,啟動資金幾乎為零。
多少來自底層或貧窮的人,借此走上逆襲。
任海龍,一個退伍工程兵。
用世俗的角度來看,他好像就是一個loser。
二十出頭的時候,跑去大學門口擺地攤賣臭豆腐。
因為大學校內有喜歡的女神。
他說,喜歡的女孩就要考研了,自己幻想賺大錢娶她。
任海龍沒有暴富。
窮小子終究還是沒有追到心儀的女孩。
后來,他到大連船廠謀生。
2019年的一天晚上,任海龍剛下班。
臉上還布滿了臟兮兮的鐵銹。
他掏出手機,拍了一個抖音視頻。
“一天賺了300塊,要是每天都能賺300塊就好了。”
在船廠做苦力,實屬不易。
但在視頻里面,任海龍沒有一點哀怨,嘴上洋溢著滿足和自信。
這個極具感染力的視頻,爆了。
全網瘋傳。
任海龍被大家稱為“最真實的后浪”。
任海龍抓住機會,開始拍更多關于自己的故事。
很快,任海龍的抖音有了一百多萬粉絲。
大家也都趕緊勸他:海龍,快帶貨吧,我們支持你。
任海龍沒有猶豫。
他離開船廠,去了杭州。
在這里,有人甚至給他開100萬的年薪。
但任海龍拒絕。
因為他想對得起自己的粉絲。
自己不了解的產品,堅決不賣。
最終一番折騰,任海龍決定帶貨水果。
我剛查了一下,任海龍“7天帶貨”銷售額是10萬人民幣。
這個成績在行業不算頂尖。
但比之任海龍之前的收入,恐怕不知強多少倍。
之于創業,如果說任海龍只是起步階段。
那么患癌的林俊,可能已經爬到半山腰。
他患有直腸癌。
整個肛門被切除,然后在肚子開一個孔,通過輔助器械排泄。
幾年時間,人被折磨的不成樣子。
身體疼痛還只是一方面。
幾次化療后,家里積蓄全無。而林俊已經44歲,上有老下有小,正是哪哪都要錢的時候。
身邊人都指望依靠林俊。
可他卻倒下了。
林俊陷入人生的至暗時刻。
某一天夜晚,麻藥過后,林俊疼得睡不著覺。
他打開抖音拍了一個視頻。
配文:這個傻女人,從我住院到現在,整整一個月,不曾離開我半步......
情感真摯,令人動容。
林俊沒有想到,隨手發布的視頻,居然獲了幾萬點贊。
而且還收到了大量祝福和鼓勵。
他轉念一想,為什么不試試做抖音帶貨呢?
說干就干。
林俊老家湖北隨州,被譽為花菇之鄉。
林俊干脆就帶貨本地特產,花菇。
第一場賣貨40多單。
第二場賣貨100多單。
第三次賣貨200多單
······
到現在,憑借抖音帶貨,他年入百萬。
既解決了經濟問題,也重新找回了活著的意義。
他說:“在抖音,我找到了新的生活。”
類似故事還太多太多。
很多人本沒有條件創業的人,因為抖音,走上了創業之路。
2021年9月,我國人民大學發布就業報告顯示,光是抖音平臺就帶動了3617萬個就業機會。
這還不包括其他短視頻公司。
帶動就業就是拉動GDP增長。
創作者直接獲利。
哪怕是非創作者,也會因為社會整體經濟的提升,享受更多福利。
這樣的產品,怎能說是“精神鴉片”?
從經濟發展來看,抖音成了很多人致富的跳板。
就用戶角度而言,抖音更是一個寶藏之地。
我女朋友就是抖音忠粉。
以前我也不明白,幾分鐘的短視頻有什么著迷的?
她說,學做菜呀。
她還跟我分享已關注的美食博主。
“喏,你最喜歡吃的炸雞,我從這里學的。”
通過女朋友安利,我發現抖音何止是學習做菜。
30秒學會一個健身動作。
60秒學會一個有格調的插花。
高手在民間。而短視頻,是我們看見他們的一個窗口。
早些年,短視頻剛起步。
因為一些低俗的作品,曾壞了行業的名聲。
但從短視頻誕生的第一天起,不只是抖音,快手,甚至微信視頻號,都在努力改善自己的內容生態。
各平臺邀請專家、學者、藝術家入駐。
借助短視頻,傳播陽春白雪。
賈平凹,茅盾文學獎獲得者。
這種只能在教科書上看到的作家,居然在抖音露面。
何止露臉,他還很費心教大家“如何寫出好作文”呢。
抖音@無窮小亮,農大昆蟲學碩士,《我國國家地理》融媒體主任。
放心,小亮老師不會給你講什么枯燥的理論。
他授課方式是,先長見識,再漲知識。
看過五彩斑斕的樹不?
是不是覺得美的不像地球植物?
小亮老師說,這叫彩虹桉,常見于熱帶。
在我們南方一些城市也能見到。
小亮老師學識淵博,還時不時參與“打假”。
有微商大夸其詞:“這是水果中的稀有品種,一年可以多次開花多次結果.....”
不知情的人,可能就信了。
但小亮老師說:“假的,葡萄是插上去的,你天天插天天都能結果。”
這視頻,粉絲看完樂了。
點贊最高的留言:已經腦補出小亮老師不屑的表情。
不過,論專業和趣味的結合,還是最服國科大曹則賢。
曹老師是從事物理研究。
他不是干巴巴討論學術,而是借“學術”來分析情感。
曹老師說,現在男女交往,很少會愛到那種“離開你就活不了了”。
關于原因,他給予解釋:
我們都知道,不同物質,不同天體之間都有萬有引力。
月球也因此會繞著地球轉圈圈。
而繞圈圈的運動軌跡,主要取決于2點。
一個是吸引中心的吸引力大小。
一個是她本身所具有的動能。
如果她動能足夠大,就會逃逸掉。
如果動能太小,就會被俘獲。
聽到這,大家可能還是蒙的,這跟男女談戀愛有毛線關系?
曹老師繼續說:
你看,在封建社會,女性勞動力沒有得到解放,連自己都沒法養活。
因此“動能”很小,很容易被男人完全俘獲。
現在不一樣了。
隨著生產力提高和思想解放,女性也能賺錢,甚至比男人賺得還多。
她的“動能”就可以跟男人相匹敵。
如此一來,異性之間的吸引力,大概都不足以讓一個人死心塌地。
看完就一個字:服!
輕松不失專業。
幽默又不失深度。
聽了曹老師的講課,我才知道什么叫寓教于樂。
我知道,有些人對“短視頻學習”是持懷疑態度的。
他們會說,短視頻是碎片化信息啊,篇幅短,不系統,屬于沒有營養的“快餐”。
乍一聽,好像挺有道理。
但稍微深入思考,就會發現不對勁。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除了手中的飯碗,還有什么領域自己是有進行系統性學習的?
我相信極少。
因為我們處于一個高度分工的社會。
除了對手上的工作精益求精,其她領域都是學習比較基礎的知識。
比如,我喜歡開車,但沒必要搞懂汽車驅動原理。
我學習炒菜,但沒必要一定得練成米其林大廚。
我聽曹老師講講科普,長長見識。
你總不能上綱上線說,“嘿,你這學得不夠系統呀!”
因為我是業余的。
某些人眼里瞧不起的“碎片化知識”,對于我來說,其實已經是受益匪淺。
對很多普通人來說,學習知識點比學習知識效率更高。
這種快速的獲得感和學習獎勵,甚至更能激發一個人的學習興趣。
所以,希望大家能一起為短視頻正名。
不要再污名化。
不要再說什么“被抖音毀掉的一代人”,“短視頻是精神鴉片”。
這種言論其實似曾相識。
“被電視機毀掉的一代人”,“被微博微信碎片信息毀掉的一代人”。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們必須承認。
真正能毀掉一個人的,從來只有他自己。
而不是短視頻。
相反,我們更應該警惕那種一棍子打死一個平臺的聲音和輿論。
作者:卓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