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禮物都標好了價格,每取一分,都要付一分的代價,
這就是生活與進化的真相,即便是萬物靈長的人類,也不必自視甚高,因為和其他生物比起來,
人在自然主宰的世界面前,完全沒有什么優越感
大家好,今天為您帶來的是外國作家丹尼爾·利伯曼的作品《人體的故事》,
讓我們從進化的角度,來復盤一場人體命運進階史,來看看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失去健康而墜入失配性疾病沼澤的
在這兒,我想先提醒各位一句:請管住嘴、邁開腿,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正是人類長壽的終極秘密,
據丹尼爾對過去600萬年人體塑造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出:
人類每一年齡段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與其生活方式存在密切聯系,
就45--79歲的中老年人來說,每日積極參加體力活動,進食多種水果和蔬菜,戒煙且適量飲酒的人,
其死亡風險僅為同齡生活習慣不健康者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見,科學而規律的鍛煉和飲食,對于人體健康十分必要,
說到底,這世上不存在完美的進化,只有不斷適應環境的演化,而且這種演化總是伴隨著犧牲與取舍
眾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各種生物都是適者生存,自然選擇的結果,
特別是在食物匱乏的舊石器時代,人類要想存活下來,就要在食物的開源和節流上下功夫,
這里的開源多是指尋找熱量高但十分短缺的甜食,甜讓人興奮且能長時間維持飽腹,
而節流則是指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消耗,通俗點講就是睡覺,
根據化石的證據顯示:
原始人平均每天活動約6小時,其余時間都在休息,
這大概就是人類幾百萬年來,依舊嗜甜和不愛運動的根源了,因為,讓人追求舒適的本能凌駕于更好地判斷之上,本就是人的天性
又過了約600萬年的進化,人類終于邁進了一萬兩千年前的農業社會,
此時的人類,雖然在力量和速度方面都遠遠落后于其他生物,但是卻憑借著對能量的有效管理和發達的大腦,同樣適應了環境,
農業社會里人類的食物有了固定的來源,但飲食單一造成的營養不良和天災造成的食物不穩定性,又成了人類需要克服的新問題,
更可怕的是,隨著人口密度的增大和衛生環境的惡化,瘟疫成了農業社會殺傷力最強的人類進化失配性疾病,對人類的生存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當然啦,農業時代人類也有好的適應方面,比如在生物學上,人類學會了通過刷牙來預防齲齒
人類的第二次變革是工業時代,在這一階段,能源的大量使用、社會結構的重組以及科學家的職業化,使得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更加輕松和機械了,
比如能源參與生產和加工的精細化,在減少我們能量消耗的同時,也改變了我們消化食物的方式,將我們變得肥胖了,
工業化促進了社會的發展,卻又無形中加快了人們的生活進程,使得人們越來越精神緊張和焦躁不安,
所以,盡管工業時代只有短短200年,但是工業革命卻給人類帶來了諸如肥胖、失眠、心臟病以及癌癥等眾多進化失配性疾病
另外,在進化過程中,人類除了不斷適應環境而獲得了大量進化失配性疾病之外,為了適應可能的人體負荷,人類還創造了用進廢退的機制,
比如,我們人體的骨骼大小實際上是隨著我們的需要而改變的,
于是,骨骼弱化得了骨質疏松,這便是典型的用進廢退失配性疾病,
除此之外,現在普遍流行的近視眼和智齒,也均能化為此列,
縱觀歷史,我們的祖輩用雙眼繁忙的打獵和種田,但幾乎沒人戴眼鏡,而現在,眼鏡早已經司空見慣,
研究表明,近視頻發雖然與人們不科學的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卻是:人的眼睛缺乏早期豐富的視覺刺激,
換句話說就是,由于人類現在很少使用“遠視”功能,所以,我們失去了她;
同樣的,智齒是因為人類的咀嚼能力弱化而造成的,現在,食品加工與烹飪技術迅猛發展,很多食物入口即化,
人類不必再像以前那樣依靠牙齒的強力咀嚼來進食,卻殊不知咀嚼能幫助人類矯正頜骨的大小和形狀,進而使牙齒正確就位,
所以,現在人類咀嚼得太少,牙齒就長歪了,我們不得不再費力地去拔掉智齒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余;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取,
過剩引起肥胖而形成多余,缺少導致骨質疏松、近視、智齒等而造成疾病,這就是用進廢退的運行機制
人體進化至今,健康的身體人人相似,不健康的身體各有不同,這差異大多是源于生活方式,
對于人體,作者根據多年的研究經驗,給出了兩點忠告:
最后,請珍愛生命、熱愛健康的每一個視頻前的你,都能夠保持規律飲食、科學鍛煉,擁有好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