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海貍的茶館 (微信公眾號:海貍先生的茶館)
前段時間,海貍得知某同事A在南京橋北天潤城的二手房賣掉了,本想恭喜他一下,畢竟賣了不少時間,但是剛說完,就是一聲哀嘆,2017年10月165萬買的房子,2021年賣了,拿到手居然還沒有165萬,還白搭了3年利息,好在住了一段時間。不過好歹賣出去了,因為小區里現在掛賣的房子越來越多,價格也越來越低了。
一開始,海貍沒當回事,因為興許是個個例。但是,后來海貍的另外一個同事B,想換一個大房子,看到海貍家附近的紫氣鐘山找我咨詢的時候,海貍就感覺到了異常。同事B看上了一個105平的3樓的房子,豪華裝修,報價430萬,房主說裝修花了60萬,海貍看了下內飾圖,我覺得只值30萬。其實本來這沒啥,但是同事B說這個房東原來掛賣價是460萬,但是沒人看房,一路下調,每次調10萬,現在到430萬才開始有人來看房,但是也不多,如果和他砍價,可能還能砍一些。從這點來看,房主原來對房價還是很有信心的,現在是逐漸接受現實了。
從理性的角度來分析,420萬如果真能拿下來,性價比也不算太差,雖然是2008年的房子,已經有12年折損了。相比于天潤城,這個樓盤還算是可以的,至少是緊鄰紫金山,在徐莊軟件園內,出租是肯定不愁的,租金還不低。
這就有意思了,難道南京的二手房真的出現了問題了嗎?
海貍先生問了一下一個前同事C,因為她一直掛賣一套房子,去年掛賣260萬,有人出245萬她沒賣,實話說當時我也覺得低了,于是就繼續掛著,但是掛了一年了,現在掛250萬,依然還在手里,回過頭來仔細想想,如果不是自己住了一年省了房租,還不如當時賣了,至少資金利息能補上這5萬差價。但是當時誰能預想到呢?沒誰是神仙。
到這個時候,海貍就基本判斷,南京的二手房已經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征兆了。原先大家的預期都很高,但是一盆冷水無情的潑了下來。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昨天海貍先的同事D和我聊天,說到他剛賣了一套沒學區的房子,換了一套有學區的房子,仔細想想,同事ABC所說到的房子,學區都一般甚至不好,這是不是一個原因?但是學區房一直都很熱啊,就沒中斷過,自然也不是影響因素。
但是海貍的同事B給了海貍一個提醒,他把自己的二手房賣了,然后打算如果紫氣鐘山的房子價格砍不下來,就去搖號一個新樓盤,而且他現在是無房,可以搖2次,而新樓盤的價格,只有周邊二手房的8折!買到就是賺到。
突然海貍先生想起來,自從2018年開始,南京幾乎大多數樓盤都采取了開盤搖號的方法,而開盤價格基本清一色的是周圍二手房報價的8折。20%的價格洼地,隨便就是60-100萬的價差,這個搖到了不就是中彩票了嗎?
那我等等又何妨?而事實上,現在的確一大堆剛需在搖號的路上,真要多拿20%的錢來買二手房,還真不如老實的等搖號劃算,你說到底是打新股賺錢還是買二手股賺錢?
其實,縱觀全國,這種情況已經是太普遍了,年中深圳金融街華發融御開盤價5萬左右,而緊挨著的龍光玖龍臺二期二手房已經掛到了7.4萬(有虛高成分,因為成交極少),但看這個差價,都達到了65折了,這不是買到就是大賺了?
在普遍這種背景下,南京限購政策也沒有放松,那么二手房的吸引力降低也就說的過去了。
但是,二手房難賣會一直持續下去嗎?會出現大幅下跌嗎?這里海貍先生給出明確判斷,會一直持續下去,但是不會大幅下跌。
這個判斷的依據,就和新房與二手房價格倒掛的原因有很大的關聯。
首先,我們要知道,地方政府最希望的是什么?答案是,土地財政收入長期持續的增長!因為在大多數二三四級城市,土地財政在政府財政收入的占比已經達到了一個無可替代的地步,一旦土地財政收入下滑,那么地方政府的所有人員都會面臨收入下滑、投資縮減的窘境。(財政部數據,2018年,土地收入占全國地方一般預算收入的66%)
(2019年主要城市土地收入占財政收入比例)
那怎么樣才會實現長期持續的增長呢?第一個就是新房要一直能賣出去,第二個是新房的供給不要大起大落。因為根據目前公開資料,房價的50-80%是會最終體現到地方政府收入內的(經濟越發達地區,比例越高),所以新房賣多少,直接決定開發商拿地的熱情和價格,進而影響到土拍的收入,間接影響到在建設環節的流轉收入。如果新房出現銷售下滑,對地方財政而言是很大的負面影響。
而大環境是,自從提出了房住不炒口號后,銀行對資金流向房地產是越來越嚴格,直接導致房產銷售的總金額被限制住,這個時候,大量上市的二手房開始和新房競爭搶占資金,有了競爭,就需要打壓,那如何打壓呢?公開降價那豈不是自打耳光,以后誰還買你的新房?于是,限價搖號就出來了,用發新股抽獎的方式,這樣拿著二手房的人也不好多說,沒房的也有個盼頭,但是直接后果就是二手房難賣了。
不過如果二手房降價太多,也會對新房產生影響,因為新房大賣的基礎是對標周邊二手房,為了避免二手房對新房價格產生負面影響,也不會允許二手房短期內大降價的。所以新房價格會堅挺,有節奏有計劃的縮小和二手房之間的倒掛,讓二手房慢慢回歸理性。
但是也正是這點,徹底斷送了新房大幅漲價的可能性,因為新房價格是要報備的,一旦大幅漲價,是有悖房住不炒口號的,保住現有水平就好,沒誰會拿自己的烏紗帽去冒險,搞不好自己種樹別人摘桃。
而國家對房地產的限制依然嚴格,比如今年否決了恒大借殼深深房的重組方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限制信用卡資金進入樓市,即便是這次疫情因素放水過多,這個月也開始調轉船頭開始收緊信貸增長率,在房價只能漲不能降的前提下,為了多賣新房,政府已經想破腦袋了,比如蘇州這幾天又拿出新的人才政策,變相解除限購。
這里補充一下,最近燕郊的漲價,是因為跌的實在太狠了,腰斬都不止,上海北京也差不多,仔細看看他們2017年的價格就知道了。
最后,海貍總結一下:
1、如果你沒房,那么需要擦亮眼睛,城市、地段、配套都很重要,選好了還是能有不錯的投資收益的;
2、如果你有多余的二手房,如果地段不好或者處于四五六線城市,或者配套不好的,建議賣了,去一二線城市搖號拿新房,因為長期來看肯定還要跌。
3、如果你是置換房,需要早點行動,換成配套好、地段好的新房,免得資產縮水。
現在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普漲的黃金時代了,樓市已經進入到白銀時代中期了,損失收益是小,背負債務才是悲劇。
(微信公眾號:海貍先生的茶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