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磊
審校:如露亦如電 橙子Lucky
一說到央視的主持人,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端莊典雅、從容穩重的形象。
甚至腦海中會出現《新聞聯播》的羅京。
主持春晚的董卿。
或者講述《動物世界》的趙宗祥。
還有主持清新幽默綜藝節目的朱軍、李詠、畢福劍等等。
可是他們現在大多因為各種原因退出了央視的舞臺。
但是有一位主持人,幾十年來一直在央視舞臺上綻放著耀眼的光芒,他就是央視的臺柱子——白巖松。
他的勢頭能經久不衰,一定有自己方法和秘訣。那么,我們就一起來走進他的世界。
白巖松經常去學校演講,他結合自身的體會整理了一本演講集,創作了《白說》這本書。
《白說》自2015年首度問世,于2021年增訂再版,作者在增訂版的每一篇文章后面,增加了“自己的讀后感”,來用今時的思想,對當年的言論發表評價,堪稱現象級暢銷書。
作者白巖松是央視資深新聞人,主持《新聞周刊》《感動我國》《新聞1+1》等節目,以其“輕松、快樂、富有趣味”的主持風格為觀眾所喜愛,被網友譽為“央視段子手一哥”。
曾出版了《痛并快樂著》《幸福了嗎》《白說》等作品。
今天主要抽取這本書中三個方面的內容來講解:
1.珍惜歲月:講求深度,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2.學會溝通:掌握方法,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
3.實現價值:擁有淡泊的心態,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NO.1
珍惜歲月:講求深度,活著不是非贏即輸
董橋說過:中年是一杯下午茶。
面對匆匆流逝的時間,我們不能太著急,因為有時候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覺得人生太平淡,生活沒滋味,就一直“喝最烈的酒,騎最野的馬,吃最辣的火鍋”。
其實這些都是躁動不成熟的表現,是青春萌發的一時之勇。等年歲漸長,思維冷靜之后,就能理性地看待這些問題。
更多的時候,我們應該去做一些“看似無用”的事情,例如度假、交友、讀書、鍛煉。這都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長久以往,能讓我們品嘗到人生的真味。
比如法國巴黎的人們,他們特別喜歡度假,有時候甚至把整個城市留給了來旅游的我國人民。
法國人的傳統是:用捍衛生命的標準去捍衛8月份的假期。
可能在我們國人看來:法國人太懶了。其實不然,法國人會用另一種視角去解讀這一個月對于個人的意義。
他們能在這一個月的時間里,安靜下來,更多地去思考內心,思考世界,思考能想象到的一切。這是讓靈魂更加貼近生命的一段旅程。
形成傳統之后,人人都能放松,人人都有收獲。所以論創造力,法國人也是世界上最好的之一。
有多少法國作家獲得諾貝爾獎,又誕生了多少藝術家、科學家?
就拿法國電影來說,豆瓣電影榜單Top250名里,就有12部是法國的,而且像《這個殺手不太冷》《觸不可及》更是形成了一代經典。
白巖松最喜歡的電影中,每三部就有一部是法國的。書中寫到:法國之所以有創造力,就跟夏天的休假緊密相關。看著是一種中斷、影響產出,其實背后是一種對生命、對精神更透徹的理解。
我們國人往往不是“活到老,學到老”,而是“活到老,掙到老”,因為老是覺得錢沒掙夠。
忙是什么?是一個“心”加上一個“亡”。“忙”就是要“心亡了”才行呀。
褚時健之前接手玉溪卷煙廠,開創紅塔山香煙,迅速實現扭虧為盈,使玉溪成為國內卷煙業的龍頭企業。
但是后來因為私分公款被判無期徒刑,女兒也自殺了。
入獄期間,他保外就醫,開始種植橙子,打造了“褚橙”這個我國最知名的橙子品牌。
八十七歲的老人,每天奔波在果園中,還有無數的企業家排著隊想要見他。
所以,正確對待時間的態度,更多地去思考她的深度,做時間的朋友,給生命充分的留白,這樣的時間才更有價值。
如果一味地榨取,把每一分一秒都用來投入產能,這樣往往會偏離正確的道路。想在未來擁有更多,先要愿意“舍得”當下一些事情。
那知道了怎么與時間相處,該從哪些方面提升自我認知呢?接下來的溝通部分,將會有答案。
NO.2
學會溝通:掌握方法,讓世界聽見你的聲音
柏拉圖說:誰會講故事,誰就擁有世界。
白巖松寫道:故事的最終受眾是人。所以還是要回到人的層面來,講出的話,要有人性。
好多時候,比如報道新聞大事件,老是習慣“大里來,大里去”,這樣其實沒有落實到人身上。人就是細節,只有突出細節描寫,觀眾才有同理心,才能感同身受。
所以,切記空洞的描寫方式。比如作者有一次去報道大學生就業的話題,就從一個人的視角開場。
先寫這個主人公凌晨4點起床,洗漱之后整理著裝。然后穿上了平常從沒穿過的西裝,去參加工體舉辦的招聘會。這是他大學畢業后參加的第十二場招聘會。
這樣的細節描寫,一下子就把人帶入進去了。都是描述性的語言,但是很有共鳴感。
緊接著才是展開大環境描寫:其實,這天要早起的有很多人,與他命運相同的還有727萬大學畢業生,相比去年的就業難形勢,今年又多了30萬人。
這樣一轉,一下子就把宏大的場面拉開了。這種寫法幾乎達成了新聞圈共識,即通過具體人物表達宏大事件。有血有肉的敘事手法,越來越受到現代讀者的欣賞。
臺灣作家李敖也說過:我國的語言一直是很美的,因為都是描述性的詞語,描述女人和老人,就可以用“紅顏”與“白發”來比喻。這樣一來,意境一下子拔高了。
其實溝通不是單純地和人說話。而是對于信息的一種收集、分析的能力。一種整合思想、統一表達的能力,且一定是互動的,不可割裂開來。
好多語言藝術家,都是溝通的高手。
比如姜昆老師,在《虎口遐想》里說:年輕人談對象都去公園。公園是花前月下的地方,她夠味兒呀!可是動物園呢,又是什么味兒?他也夠味兒,一股腥臊惡臭味兒!
立馬把在場觀眾笑得人仰馬翻,節奏把控得非常好。
在溝通中,也要嚴格區分騙子和理想主義者。為什么他們容易混淆?因為他們都是在大談未來和方向。
他們的區別就是,騙子只談未來,沒有方法;而理想主義者,談了理想,還能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來,并且嚴格執行,這才是高深境界。
換言之,也是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想主義者,才能讓我們的未來,不只是夢想。我們的談話,不是空談。
我國足球,隔幾年就談一次方向,但是從來不提供具體方法,所以,后果就是經過幾十年了,那句高喊的口號“沖出亞洲,走向世界”,還是停留在墻上,從來沒有落到地來。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我們還是要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懂得辨認善惡良知。
但是在交流表達中要注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大話空話是不可取的,飄得再高,也要回歸到地上,口號喊得再響,也要落實到人身上。
學會講故事,就掌握了整個世界。
但是在自我提升的途中,還要保持平穩的心態,因為極速飛馳的列車,更有危險。
NO.3
實現價值:擁有淡泊的心態,得失不是非有即無
現在社會上充斥著功利主義的思想,老覺得付出任何一項行動就要擁有實在的價值。連讀書、看電影甚至是交朋友這樣很純粹的事情,都要從中評估得失。這樣其實偏離了價值的原本意義。
曾經有人問過白巖松:你覺得從小到大對你影響最大的一本書是什么?這個問題非常有功利性,巴不得作者給提供100本書單,看完立馬成就和白巖松一樣非凡的人生。
但是,白巖松的回答很有哲理,他說:我覺得是《新華字典》,因為沒有她,我就不會認識那么多字,看那么多書。
在生命的不同階段,不同的書籍給我注入了不同的營養。雖然可能忘記了絕大多數,但是在遇到某一個事情,思考某一個具體問題的時候,曾經讀過的這本書就會再次幫助我們擺脫困境,激活靈感。
實現價值的關鍵,在于看淡得失,以從容的態度去面對風雨。而不是凡事都得計算一下投資回報率,然后才行動,如果總是用這種標準去衡量,最終只能一無所獲。
還有的人就是讀書非要讀個中心思想出來,把一本書用一句話來概括就當讀過了。或者因為好多名著晦澀難懂,把縮印版閱讀完草草了事,其實這都是自欺欺人。
文學的東西,通常是精神上很主觀的,一千個讀者就會產生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一本書一句話,讓所有人看到的內容統統變成一樣的了。
名著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在于她所謂的“中心思想”,而在于圍繞整個中心思想時,作者筆下的那一個個動人的細節和精彩的對話。這些東西,組成一磚一瓦構成了文學上的瑰寶。
任何作品都是一個整體的,如果拋除了其余層面,只要空中樓閣,無異于斷章取義,根本取不到真經。
就好比上大學來說,如果要按照大學畢業生在四年學習期間賺了多少錢來衡量,那恐怕好多人是失敗的。
但是拿賺到很多錢的“成功案例”來對比,那些踏踏實實學習、廣泛拓展閱讀、努力學習技能、認真結交朋友的同學,難道他們就不成功嗎?長遠來看,可能他們的收益更大。
學校原本是學習知識、增長見識的地方,如果完全按照商業社會功利的視角來衡量,就失去了上大學的初衷。看淡名利,靜下心來,才能學到更多。
不要盲目去追尋比爾蓋茨、喬布斯輟學創業成功的例子,人家是積累了大量經驗之后做出的穩妥方案,并不是現在好多年輕人的一腔熱血和盲目沖動。
白巖松教導年輕人,尤其要追求生命的質量,合理把握時間,有時候適當地休息調整,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這是輸入層面;
擁有技能,一定要在實際溝通中有進步,尤其是在具體溝通的時候注意方法,巧妙抓住觀眾,這是消化層面;
最后還是要輸出自己的價值觀念,需要看淡得失與榮辱,人才能走得更遠,這是輸出層面。
《白說》這本書,作為一本演講錄的集合,融合了白巖松對于傳統文學、古典音樂、新聞傳媒等方面的見解。
把他對當今大學生的殷切希望都用寄語的形式表達出來,全書的描寫都是這種娓娓道來的口吻,沒有高深莫測的道理,簡單直白,卻又直擊人心。
作為一位公眾人物,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角度,向世界傳遞出國家的強大和繁榮,去宣傳正確的價值觀念,給年輕人倡導更符合當下的主旋律。
所以本書主要還是弘揚社會的善良和正義感。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斷出現各種問題,但總體發展趨勢是不斷向上的。
赫拉克利特說過:命運,沒有復制;人生,沒有重復。她是一道不能重復的風景,所以善待每一天,走好每一步,才會取得圓滿的結果。
愿每一個讀者都能放平心態,在本書中找到生活的真諦,返璞歸真,淡泊名利,收獲幸福人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