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情人節,全世界有兩個流傳甚廣的節日。
一個是我國的,另一個是西方的,兩者,都是特別有名的節日。
先簡單說說西方的情人節。
西方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是每年的2月14日。
相傳公元2世紀,當時有一位叫瓦倫丁的教徒,因為不同的見解被捕入獄。沒想到在獄中因為他坦蕩的,清新脫俗的氣質,典獄長的女兒慕名而來,兩位風華正茂的年輕人,突破了貧富、門第、階級的束縛,他們相愛了。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不久瓦倫丁因為“死不悔改”被判處死刑,典獄長女兒對著父親苦苦求情,也因牽涉太大,被無情地拒絕了。
臨刑前,他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聲明自己是無罪的,并表明了他光明磊落的心跡,以及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的眷戀。
兩位相愛的年輕人,就這樣因為現實的殘酷分開了,典獄長女兒,也在悲傷,和對愛人的無盡思念中,度過了她的一生。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后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圣瓦倫節”,后人又改成“情人節”。
3月14日,則是白色情人節。
公元三世紀,羅馬帝國窮兵黷武,對外擴張,鼓勵青年上戰場,一對戀人因為違反了戀愛結婚的禁令,而要被處死。
只要他們發誓不再相愛,就可以撤回死刑,然而這對情侶宣誓至死不渝,感動了羅馬皇帝,遭到赦免。
羅馬皇帝為了紀念自己的這一“豐功偉績”,把這一天設立為白色情人節。
后來,白色情人節開始流傳到其他國家。
再來說說我國的情人節。
你知道嗎,其實我國的情人節并不是七夕,而是三月三。
對此,學者易中天也有過一番闡述:七夕不是情人節,就算有牛郎織女,也不是。
三月三才是情人節,七月七的祝福語是:祝你心靈手巧!
有詩為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晚上,望著碧藍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家家戶戶都在望著秋天的月,乞求自己心靈手巧,穿過的紅絲線都有好幾萬條了。
這首詩是唐代的詩人林杰所作,詩名就叫作《乞巧》。
說明至少在唐朝,七夕還不是情人節,而是乞巧節。
而古代一脈相承,因此不得不遺憾地說,在古代,七夕都是乞巧節,而不是情人節。
古代我國真正的情人節是,農歷三月三。
三月初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其中以漢族、壯族、苗族、瑤族為典型。
時至三月初三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地區,仍是一個隆重而盛大的節日。
在這一天,繡球傳情、對歌談情,都是很普遍的事。
相傳,在遠古的壯鄉,有個士紳生了三個女兒,個個都是遠近聞名的美女。大女兒和二女兒都嫁給了當地大戶人家的公子,只有一位名叫麗妹的小女兒還待字閨中。
她美貌聰慧,對待窮苦的人們也絲毫不做作,時常背著家人幫助窮苦的百姓。
有個年輕的小伙子,叫阿強的。經常為鄉親們做好事,一有時間,就幫助人們干農活,平時家里有好吃的,也經常送給鄉親們,大家都很喜歡他。
在古代,少數民族婚嫁,受到我國傳統的束縛較少,年輕人也是有自由戀愛的,這一形式,叫作對歌。
在一次對歌比賽中,麗妹跟阿強一來二去對上眼了。加上阿強質樸、樂于助人的品行,讓麗妹愛上了他,阿強也愛上了純真善良,美麗動人的麗妹。
士紳聽說后,把麗妹關在家反省,任憑麗妹苦苦哀求他們同意自己和阿強的婚事,也無動于衷。
癡情的麗妹發誓非阿強不嫁,在父母為她安排別的親事后,心灰意冷的她趁父母散去去休息后,便尋短見懸梁自盡了。
丫鬟做完家務去看小姐,發現了這一異常,哭喊著去找士紳了。
士紳得知真相后悔不當初,號哭起來,然而已經回不到過去。
聽到消息的阿強,闖入士紳家中。癡癡地看著麗妹,滿臉淚痕,深情地讓旁人都不忍直視。
阿強最后看了麗妹一眼,想著把她美麗的身影永遠記在心間,之后毅然起身,一頭撞在房間的梁柱子上,隨麗妹而去了。
這一天正是農歷三月初三,鄉親們個個萬分悲痛,他們哭泣著,哽咽著,久久不能往回
為了紀念他們,每年的三月三日,鄉親們都蒸上糯米飯,帶上雞鴨魚肉,上山為他們掃墓,同時聯歡唱歌,歌圩就這樣形成了。
問題來了,我國的情人節不是七夕,為什么后來,大家都把她當作真正的情人節來過呢?
先說說說牛郎織女的典故。
他們身份懸殊,一個是天上的仙女,一個是淳樸的窮小子,鄉間的放牛娃。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織女,從小心靈手巧,每一天,天空絢麗的云彩都是她編織出來的。
時間長了,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時常偷偷下到凡間。
一次織女與姐妹們在人間游玩,看到一條秀美的河流,因此在河中洗澡。
看著在水中嬉戲的仙女們,這時老牛的心思活泛了起來,問牛郎道,阿牛,你要老婆不要?
想要的話,就聽我的。
于是老牛讓牛郎偷走了仙女們的一件衣裳,聽到動靜的仙女們趕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
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也感動他愛的真誠,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
然而他們的相戀,也是遭到阻撓的,他們終究被發現了。
這時,天帝發現天上的云彩都沒多少了,織女只顧著郎情妾意,連云彩都不編織了,
急令天兵天將去尋,發現織女已經私自嫁給來河西的牛郎,從此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生活。
玉帝王母震怒,天上的仙女,怎么能跟凡人相配!還生娃了,這還了得!
即使是有些道行的牛精幫助也不行,他們之間的地位懸殊太大了,因此王母把頭上的玉簪一扔,化作一條九天銀河,徹底斷絕了他們的路。
此事也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歷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
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在七月七日,用身體搭成一座一眼望不到邊的鵲橋,以便讓他們在九天銀河上相會。
因此,我認為,七夕最后成為我國的情人節,應該是約定俗成的原因造成的。
牛郎織女的故事,千古流傳。
織女紡織的技術非常好,是不假。但是他們對愛情的忠貞,更顯可貴。
古代女子在七夕節這天,對月乞巧時,未嘗不希望自己也有像牛郎織女那般,浪漫的姻緣。
所以誰又能說,古代女子對月乞巧,織著紅色絲線的同時,想著牛郎織女他們,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心中沒有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呢?
什么是愛情?
愛情是兩個人相愛的感情,她無關金錢、門第、出身、階層等任何附加值,只是因為互相喜歡。
一年才相見一次,這樣也不能使他們分離,這樣的愛情感天動地!
正應了秦觀在《鵲橋仙》詩篇中的那句話: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夕節,作為我們我國,現在大眾意義上廣為接受的情人節,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歷久彌新,無可厚非,水到渠成的事。
七夕節,牛郎織女,一年一度的鵲橋相會,唯美而純真。
因此,她也無愧于,被稱為我國的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