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文/樂樂
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
在人際關系中,如何快速獲得他人好感,讓你的人緣變得越來越好,我們掌握一些人際關系的技巧,往往能讓你的人脈和社交能力變得越來越強。
01肯定他人—給予對方特別感?
奧地利心理學家A ?阿德勒認為,人的總目標是追求“特別性”,是要擺脫 自卑感,以求得到特別感。
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建立在對特別感的追求上,無論從無到有、從失敗到成功,還是從匱乏到富足。
同樣,和人相處,應該可以從滿足對方的特別感開始,告訴對方“非你 不可”。“非你不可”能夠讓對方知道,你才是那個被我選中的人,其他人真的不行。
一般人都喜歡“非你不可”的特殊感,聽到這樣的 話就會感到一種僅限自己的優越感,從而樂于回應對方。
當對方聽到“只有你是特別的”時,他 才是最容易被說動的。,這句話一定要真誠,基于他身上的閃光點,絕對不能讓對方覺得你是在敷衍,只有發自真心才最能打動人心。
給予對方這種特別的感覺,往往會讓對方意識到你的洞察力和獨特的體貼。沒有人喜歡別人送自己一模一樣的東西,而你能夠給予別人一份特別特殊的感覺,自然會讓對方記住你獨特的觀察能力。
更多關于自我成長與自我精進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的專欄,從心態,思維,習慣,人際關系,認知等多個維度助力你在復雜的叢林世界中重建內心強大的自我。
02“團隊化”意識,請求他人幫助?
直接命令別人做事的措辭,很可能引發對方的抵觸情緒。從對方的角度來 看,可能會想為什么偏偏是自己,怎么這么倒霉。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應該詢問對方“一起做怎么樣”,這樣將彼此看成一個團隊,更容易讓對方答應自己的請求。
我們生活在社會大家庭中,互幫互助,合作共贏是最好的相處模式。所以在溝通時盡量把“你”變成“我們”,這樣就算是比較麻煩的請求,也很容易說動對方接受。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尋找歸屬感,當你懂得用“我們“去調動個人的歸屬感,你的這種稱呼會快速破冰,讓大家進入到自動熟悉的環節。
其次有意識尋找別人幫助,也是提供機會讓別人去呈現自己,更能激發對方的自我價值感。
03表達感謝,讓對方信賴你???
我們通常習慣在事后對他人表示感謝,其實如果在提出自己請求的時候就表達了感謝,能讓對方隱約地產生信賴意識,這樣更容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一句“謝謝”,就能夠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使對方的“不”字無法出口。 提前說句“謝謝”,就會在一瞬間產生信賴關系。
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心理學上的“互惠式好感”來解釋,即“一個人接受到你的好意,就會產生向對方回報以好意的心理”。
我們每天都會對別人提出各種各樣的請求,無論是家人,還是同事、朋友, 有時提出的請求會讓別人很抵觸甚至大吵一架,有時說了別人會當耳旁風,有 時就算別人做了也是心不甘情不愿。
這時,不妨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之前, 先表達謝意讓對方信賴自己,從而難以拒絕自己的請求,讓周圍的人都可以愉快地幫助自己。
說“謝謝”的時機也有講究,我們總是習慣在事成之后才說“謝謝”, 但是告訴你的是,“謝謝” 一定要在提出請求的瞬間,在對方還沒有做出任何思考和決定時就說出口。
04保持同理心,設身處地考慮問題
仔細觀察,我們就會發現:許多幼兒園老師在和小朋友說話時都會蹲下來。 這是因為只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才能從孩子的高度感受到他所看到的世界; 只有蹲下來和孩子說話,才能深切地體驗到他們的氣息與情感。其實,這就是溝通的“同理心”法則。
其實,每個人的心就像上了鎖的大門,即便你力大如牛,如果沒有同理心, 仍然打不開別人緊鎖的心門。
“同理心”法則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去體會、去感受,而不是僅僅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溝通。而當你想要讓對方聽你說話的時候,不妨先說一句“如果我是你”。
“如果我是你”是一種委婉的建議,這種相處和溝通方式會表現出你的尊重,不讓對方感到難堪,不讓對方感到沮喪,取而代之的是溫暖和鼓勵。
其實,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單位,不管是老師,還是自己的領導,他們 明明是提出不同的意見,明明是在批評哪里做得不好,但他們很少會直接責問, 他們不會說“你怎么能這么做? ” “你以后絕對不能再這么做!”而是用委婉的 口氣說“如果我是你,我會……”瞬間就感化了自己的內心。
“如果我是你”短短的幾個字,卻有著無窮的效果,一 下子就能激起對方的同理心,表示出與對方讓在同一火線的態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就不會造成對方不理解的情緒。
話題:你覺得如何快速獲得他人好感,歡迎探討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