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通化市圍繞“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著力打造“333”工業產業體系,推動“通化制造”向智能制造、綠色制造、精益制造和服務型制造轉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333”工業產業體系是指“十四五”期間,通化市將做大做強醫藥、食品、冶金三大支柱產業。改造提升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三大優勢產業。提速發展數字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三大新興產業。在通化的冶金產業中,鋼鐵占據主導地位,今年上半年,首鋼通鋼公司實現產值108.36億元,增長60.5%。
今年上半年,首鋼通鋼公司緊緊抓住我國鋼鐵需求強勁增長和省內區域合作的有利契機,與一汽集團、長春地鐵以及沈白高鐵等項目進行合作。在企業內部則著力提高生產工藝,在煉鋼環節中持續降低鐵耗,并用波段采購、低庫存的方式應對燃料價格上漲。
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通化市還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完善成果轉化和激勵機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作為一家從事礦山設備、除塵環保設備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和技術服務的專業化生產企業,通化建新科技公司生產的環保除塵設備已達到國內頂尖水準。眼下,企業正同時趕著完成5筆訂單,總額達6.6億元,其中海外訂單額為3.1億。用一句話來概括產品的先進性,國家標準的冶金設備每立方米廢棄物為30毫克,而建新的生產的設備只有20毫克。先進技術為企業在行業內贏得了好口碑,印尼等國家和地區已經與建新科技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大批量采購鎳鐵合金生產線。
構建“333”工業體系,通化市還著力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的有機融合發展,實施了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壯大工程,以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醫藥產業示范基地和全省打造“長遼梅通白敦醫藥健康產業走廊”為契機,重點培育千億級醫藥健康產業集群,打造通化“藥谷”。推進產業發展、助力項目建設,通化市還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今年,市本級取消行政權力19項,實現企業開辦最快半日辦結、工程建設項目“全程網辦”,推行“不見面”審批、告知承諾制,打響“一張清單、一網覆蓋、一城通辦”和無差別受理、無障礙服務、無證明城市的“三一三無”服務品牌。
今年,通化市重點實施總投資371億元的84個重點項目,已完成投資22.3億元。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9.6%,高于全省3.6個百分點。50戶重點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實現產值203.5億元,同比增長37.8%。新入規的23戶企業產值同比增長1.7倍,為工業增長提供強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