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可穿戴設備簡介
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根據應用領域分為商業消費級和可以醫療級設備。商業消費級設備按照產品形態又可分為手環、手表、眼鏡、服飾等;可以醫療級設備又可分為監測型和治療型醫療設備,多供于醫院等醫療機構使用。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二、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
得益于政策環境、經濟環境、及社會環境的支持,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在過去幾年內呈現井噴之勢發展。全球可穿戴設備出貨量逐年上升,從2016年的0.79億臺上升至2020年4.45億臺。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主要由耳機、手表、手環構成,2020年三者合計占比高達99.34%。其中,耳戴式可穿戴設備占比排名第壹,高達59.17%;隨后是手表和手環,分別占比23.08%、17.10%。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而從蕞終支出來看,2020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終端支出額上升至689.85億美元,同比增長49.34%。預計未來全球可穿戴設備終端支出額將會進一步提升,但增速會有所放緩,分別達到814.99、938.58億美元。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相關報告: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1-2026年華夏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供需格局及行業前景展望報告》
三、華夏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現狀
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購買力逐漸增強,良好的經濟環境推動了華夏智能可穿戴產品的普及。2015-2020年華夏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保持穩定上升的狀態,從0.25億臺增長至1.07億臺。2021年上半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為0.63億臺。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2021年第二季度我國耳戴設備是可穿戴設備市場中的主流產品,出貨量為1996萬臺,占市場出貨量的55.4%;手表和手環市場出貨量966萬臺、641萬臺,分別占比26.8%、17.8%。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由于居民對于健康的關注意識不斷提升,以及行業技術的不斷優化創新,華夏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有良好的市場增長空間,2020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規模為559.2億元,同比增長29.99%。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四、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競爭情況
全球主要可穿戴設備廠商有蘋果、小米、三星、華為、BoAt、Fitbit等。相比于2019年第四季度,蘋果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達5560萬臺,增速達27.2%,而在主要廠商中,增速蕞高的則是BoAt,高達470.1%,2020年第四季度出貨量為540萬臺,而去年同期出貨量僅90萬臺。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而從全年角度來看,前四大廠商僅在排名上有所變化,而第五大廠商則變為Fitbit。蘋果依然占據市場第壹的份額,達到34.1%;隨后依舊是小米,市場份額占比為11.4%;但2020年全年,華為可穿戴設備出貨量排名第三,占比9.8%。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與全球市場不同的是,在我國華為才是出貨量第壹的品牌,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共出貨676.1萬臺可穿戴設備,同比增長9.37%。而步步高、小米出貨量則有所萎縮,同比增速分別為-4.0%、-11.2%,2020Q4出貨量降至121.8、590.4萬臺。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五、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發展趨勢
華夏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老齡人口規模龐大。China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華夏65歲以上老年人口規模達到了19064萬人,占總人口比重13.5%,華夏已經處于老齡化社會,并正在向高齡社會發展。我國慢性病人口基數龐大,慢病管理市場需求廣泛存在。平均每10秒就有一個人罹患癌癥,每30秒就有一人患糖尿病,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腦血管病。
隨著華夏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老齡人口比重越來越高,老年人醫療保健需求急劇增加,此外,慢性病患者群體龐大,為可以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輕便高效的家用醫療健康電子產品創造了市場機會。慢病監測與管理廣泛的市場需求,為可以醫療級智能可穿戴設備提供了發展契機。智能可穿戴設備作為蕞簡單有效的自我健康監控及管理手段,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打造慢性病自我管理新模式,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資料China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公開資料整理
華經情報網隸屬于華經產業研究院,專注大中華區產業經濟情報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包括傳統及新興行業研究、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市場調研、專題報告、定制報告等。涵蓋文化體育、物流旅游、健康養老、生物醫藥、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電子、農林牧漁等領域,還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費、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聯網+”等新興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