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多位投資者和員工前往恒大集團深圳總部進行線下維權對話,一時間,網絡上出現大量恒大正面臨破產重組的言論。
在當天晚上,恒大立即發布聲明稱,網絡上出現的有關恒大破產重組的言論完全失實。公司目前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會全力以赴復工復產,保交樓,想盡一切辦法恢復正常經營,全力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
很明顯,聲明中的“前所未有的困難”“恢復正常經營”,基本上就等于說:我不裝了,我攤牌了,我們扛不住了,你們快來接盤吧。
恒大系股票全線下跌,出現二次臨時停牌
盡管恒大立即發布聲明否認破產,但股市是最經受不住這種風吹草動的。9月13日,恒大系H股相關股票已全部下跌,A股市場恒大債券也幾乎全線下跌,其中,“19恒大01”跌幅最大,跌超30%,盤中出現二次臨時停牌。
截至收盤,中國恒大下跌近7%,報價3.37港元/股,市值449億港元;恒大汽車下跌超過7%,報價5.15港元/股,市值503億港元;恒大物業下跌2.55%,報價4.58港元/股,市值495億港元。
2020年,恒大早已出現資金斷裂現象
還記得去年疫情期間多次降價出售的恒大嗎?當時其在多地宣布7折賣房,并且還以“100萬房到手僅58萬”的宣傳語打入房企“金九銀十”的銷售旺季。
而從恒大近五年銷售均價數據來看,2020年前五月的平均單價不但低于2018年和2019年,甚至還低于2017年的平均單價。在光鮮亮麗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增速下,利潤承壓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從數據上來看,在2020年前恒大內部資產早就已經出現了問題。
在房價紛紛上漲時,恒大自發降價,以獲取現金,彌補資金鏈的缺口,當時這一行為就已經引發破產傳聞,但因疫情嚴重,所以傳播勢頭也不大。不過,誰也不會和錢過不去,當時還是有大量的購房消費者上了恒大這趟車。
2021年政策出臺,房企面臨至暗時刻
2021年不止是教育行業的煎熬之年,也是是房地產開發商的黑暗之年。先是房企融資“三道紅線”出臺,接著銀行房貸“兩道紅線”,隨后土地“雙集中出讓”……
在不到一年時間里,樓市調控的三板斧齊下,讓所有房企和相關從業者徹底感受到了寒意。
以恒大為例,在三道紅線約束之下,讓本就有一堆壞賬的恒大的財務狀況雪上加霜。
2021年6月底,恒大宣布完成降低一道紅線的目標:凈負債率降低到100%以下。最大的危機看似度過,但商票兌付問題仍舊引發無數關注。
今年以來,已有多個房企出現商票兌付問題。商票作為應付款,并未納入有息負債,不計入債務率考核,也不在“三道紅線”之內。
因此,據財聯社報道,央行等監管部門針對這個現象已經出手,將“三道紅線”試點房企的商票數據納入其監控范圍,要求房企將商票數據隨“三道紅線”監測數據每月上報。
而一旦商票納入“三道紅線”,房企將會再被套上一條繩子,瘋狂加杠桿的日子更加一去不復返了。
不止恒大,數家龍頭房企正面臨隕落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原國內房企TOP20泰禾集團已累計違約債務高達431.55億元,累計欠稅超千萬,凈負債率居首,高達243.76%,導致泰禾集團董事長一度被限制消費。
而另一家龍頭企業萬科,其負債總額14593.5億元,同比增長12.87%。其中,有息負債合計 2578.5億元,占總資產比例為14.9%。有息負債以中長期負債為主,一年以上有息負債1639.7億元,占比為63.6%,在去年底房企總負債排行中排名第三。
最后
在這短短一年時間里,從國家為調控房價,而頒布的數條政策中可以明顯感知,中國已經堅決地走在時代轉折的道路上。
在這種情況下,地產公司承受壓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這,也不過只是一個開始。更殘酷的事實是:這些房企后面想獲取暴利都沒戲了,能活著就不錯了。
我是“數據分析不是個事兒”。常年分享數據分析干貨,不定期分享好用的職場技能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