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產手機市場中的元老級品牌,華米OV的名頭十分響亮,總共霸占了將近85%的市場份額。拋開華為不談,正在使用小米OV手機的人,是以“億”為單位來計數的。
不過我們也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使用過小米手機的人,普遍對OPPO和vivo的產品不感冒;而OV的老用戶們,也不太愿意嘗試小米手機。這是為什么呢?我們都知道華為和小米的粉絲經常吵架,那為什么小米和OV的粉絲也互相不對付呢?
1.產品設計理念不同,小米擅長硬件堆料,OV則強調“氣質”。
眾所周知,小米就是靠極致性價比手機起家的,“性價比”這三個字和小米深度捆綁在了一起,“為發燒而生”才是小米的品牌信仰。也正因如此,小米手機特別擅長硬件堆料,恨不得把所有能用到的零部件,都塞進小小的機身之中。一般來說,在同一價格區間,小米手機的處理器型號或者整體硬件規格,要明顯優于OV。后來小米追求品牌高端化,這一特色自然也“遺傳”到它的獨立子品牌紅米身上。
OPPO和vivo是一對親姊妹,這兩大廠商同根同源,往上倒騰三代,都可以追溯到曾經的數碼產業巨頭步步高。無論是產品設計理念還是經營策略,OPPO和vivo其實都蠻像的。OV手機雖然也講究實惠,但并不會特別強調性價比,外觀設計以及美顏拍照才是它們的強項,甚至愿意為此而降低處理器的規格,只為節約成本。從這里我們會發現,小米OV的產品設計理念是有區別的,而這也會導致各自的受眾群體存在差異。
2.三大品牌的核心受眾并不重復,各有各的偏好。
小米/紅米手機的忠實用戶都是哪些人?90%以上都屬于以下這幾類:中學生/大學生、年輕上班族、硬核數碼發燒友與參數黨,而且男性用戶居多。
反觀OPPO和vivo和用戶,則以女性居多,年齡覆蓋范圍更廣一些,用戶大多喜歡美顏自拍,特別注重產品的外觀,對處理器芯片、CMOS傳感器尺寸、屏幕參數等具體信息缺乏了解,追求的是主觀使用感受,而不是跑分。從客源的角度來分析,買小米手機和買OV手機的人,本來就不是一類人,差異是比較大的。
3.品牌形象存在差異,刻板印象難以扭轉,終究需要時間來克服。
無論是在哪個行業,一般都會存在品牌鄙視鏈,手機行業自然也不例外。在廣大消費者心目中,部分手機品牌是自帶標簽的,比如:買小米/紅米手機的人都是窮學生、買OPPO vivo手機的人都是數碼小白、買華為手機的人都是愛國憤青、買蘋果iPhone的都是人傻錢多的土豪。類似的標簽和刻板印象,也會驅使著消費者做出相應的決策,這間接導致了用戶在選擇手機時會夾雜各種主觀情緒。
事實上,無論是哪個手機品牌的產品,都有各自的優勢與缺點,沒有誰好誰壞一說,這種鄙視鏈本來就是畸形產物,不值得提倡!隨著時間的推移,華米OV的品牌形象也在發生變化。比如很多小米旗艦機,已經可以和“數碼奢侈品”掛鉤了;再比如vivo的iQOO系列產品,也憑借超高的性價比,征服了不少硬核的理工直男。
總而言之:
經過仔細分析,我們會發現小米OV手機的用戶確實存在一些差異,之所以會存在這些差異,是因為各大品牌的產品設計理念并不相同。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別說小米OV,還有很多人偏愛魅族中興努比亞這樣的小眾品牌手機呢!沒有誰高誰低、孰優孰劣之分,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