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經常聽到關于過夜飯菜不能吃的言論,甚至過夜的水也不可以喝,那么這些說法是真的嗎?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解答
我們應該明白“過夜”形容的是時間的長度,可以理解為前一天晚飯到第二天早飯之間的時長,如果說,兩餐之間只間隔了兩三個小時,一般不會有食物變質的說法,相反經過一整夜的細菌滋生,飯菜極有可能變質腐壞,尤其是在高溫的環境下。
細菌在 4.4攝氏度到 60攝氏度之間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最快,在短短 20 分鐘內數量翻倍。這個溫度范圍通常被稱為“危險區”。新鮮的肉類一定要在低溫環境下儲藏。
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飯后的食物不要等降溫后再放入冰箱!
很多人認為飯菜放進冰箱前必須放涼,否則會讓冰箱超負荷工作,縮短其使用壽命。
事實上,冰箱并不會因為放進去的食物溫度高就超負荷工作,最多也只是會更費電而已,但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說,食物放在室溫下自然降溫,時間過長反而會增加細菌污染的風險,這個危害顯然比費電要嚴重得多!
所以,正確的做法是:
趁熱對食物進行密封,在室溫下放置不超過2小時,然后放入冰箱進行冷藏。
也許有人會問,滋生的細菌可以通過再次加熱消毒嗎?
答案是可以的,烹飪和重新加熱是消除食物中細菌危害的最有效方法。當食物在足夠高的溫度下烹飪或重新加熱足夠長的時間時,大多數食源性細菌和病毒都可以被殺死。但并不是所有的飯菜都是可以通過再次加熱而不喪失口味的?
研究表明,食物可以安全地在短時間內不受溫度控制,而不會顯著增加食物中毒的風險。食物可以安全地保持在 5°C 和 60°C 之間的時間稱為“4 小時/2 小時規則.
對于牛奶來說,冷藏是保持牛奶安全的最重要因素。常溫下,尤其是開封過的牛奶極其容易出現變質跡象,包括酸味、異味和凝結的現象。友情提醒:即使在冷藏環境下,牛奶也會出現沉淀變質的現象。
藥康付健康顧問給出以下建議:
1.盡量少吃隔夜菜,按量做菜,盡量不剩菜。
2.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避免吃隔夜菜,要采用低溫儲存并且選用干凈的加蓋容器或保鮮膜覆蓋。
3. 加熱可以消殺大部分的細菌,所以吃隔夜菜,一定要徹底加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