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人一直以來都比較深信‘命理玄學’,尤其是對于我們的古人來說更是如此。
在古代,確實有一些真正懂得卜卦、術數的相士,但他們也并非手眼通天、無所不知,或者真的能算出一個人的吉兇禍福。
古代比較厲害的“相士”,出名點的就是周文王、唐朝的‘袁天罡’和‘李淳風’了!
但無論是周文王,還是袁天罡,亦或是李淳風,他們雖然堪稱古代“相術大師”,但其也并非無所不通,很多東西其實都是后人虛化或夸大的而已。
有些人確實有真才實學,但更多人則是打著“相術大師”的名義,四處招搖撞騙,比如秦朝的徐福、盧生、韓終、侯生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他們打著為秦始皇尋丹問藥的幌子,蠱惑君王,招搖撞騙,最后除了秦始皇勞資靡費地將他們養肥之外,其余什么也沒得到!
當然了,對于那些有著真才實學的“相術大師”,古代帝王們一般都會給予重用,而對于那些招搖撞騙者,其下場基本都不會很好。
比如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曾被“江湖術士”忽悠過;那么,朱元璋具體是怎么做的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朱元璋這個人!
朱元璋自幼出身貧寒,是中國古代眾多開國君主中為數不多的“農民皇帝”。
他雖然一生崇敬漢高祖劉邦,但劉邦至少還是秦朝的一個公務員,而朱元璋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農民。
在他十五歲那年,家鄉濠州發生了幾十年不遇的大旱災,而旱災之后,往往都會伴隨著蝗災和瘟疫。
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里,朱元璋的父母,大哥相繼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此時的朱家,已經是一窮二白,填飽肚子尚且困難,更別說還要操持父母和大哥的后事了。
沒辦法,兄弟倆只好找了幾件破舊衣服包裹好尸體,草草下葬了!而為了能活下去,年幼的朱元璋只能遠走他鄉。
在朱元璋的“流亡”旅途上,他先后當過和尚、做過乞丐,生活過得極度艱難。
在那個民族矛盾以及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的時代,再加上天災人禍頻繁,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紛紛鋌而走險,高舉義旗,共同推翻的元廷的統治。
至正十二年正月十一日,郭子興聯合孫德崖等人起兵,數萬百姓紛紛響應。
起義大軍一舉攻下濠州后,郭子興自稱元帥,隨即便以濠州為大本營,堅守在此。
朱元璋在流亡途中,聽聞到很多關于郭大帥的英勇事跡,一時起了投靠之心。
公元1352年,時年25歲的朱元璋決定投靠郭子興。
朱元璋入伍后,其作戰勇敢,機智靈活,雖然他沒有上過學,但由于他善于學習,因此也粗通文墨,所以很快便得到了郭子興的賞識,任命為親兵九夫長。
大多數成功的人,都是把一件小事做到極致!而朱元璋就是這樣的人!
他在帥府當差期間,雖然官職并不高,地位也比較低,但他始終任勞任怨,而且處事得當,在打仗時還能做到身先士卒,所以很快,朱元璋在部隊中的好名聲便傳播開來。
郭子興甚至一度將他視作心腹知己,每逢有重大決策時,都會和朱元璋商量后再決定。
此外,郭子興還將自己的養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還給他另取名字,將原來的“朱重八”,改名為“朱元璋”,字國瑞。
當時的濠州城中,紅巾軍一共有五位元帥,除了郭子興、孫德崖外,還有三個。
而這五位元帥中,郭子興自成一派,其余四位一派,兩派之間矛盾重重。看似固若金湯的濠州城,實則危如累卵。
時逢徐州紅巾軍主將芝麻李被元軍殺害,其部將彭大和趙均用便率部來到來濠州。
彭大和郭子興關系不錯,但趙均用卻被其他四位元帥拉攏,利用他去綁架郭子興,試圖將其除之以絕后患。
在此危急情況下,朱元璋及時挺身而出,率部救出了郭子興。然而從此,兩派結怨更深了!
此事過后,朱元璋深知濠州城已經不能再繼續待下去,想要創造千秋大業,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去,開創新局面。
之后,朱元璋帶兵離開濠州,一路南下,沿途招募了幾千民兵,少年時的玩伴徐達、周德興、郭英等人紛紛聞訊來投。
至正十三年(1353年)冬,朱元璋率部攻占定遠橫澗山的元軍營地后,繼續南下滁州。而此時朱元璋的部隊,已經接近3萬人了!
離開濠州后,朱元璋的實力雖然日漸增強,但其畢竟沒有一個真正的立足之地,如果能順利攻下滁州,那么便可以將滁州作為大本營,在此地招兵買馬,繼續壯大自己的實力。
但滁州城高池深,想要將其攻占,談何容易!
朱元璋對滁州的幾次攻擊都無功而返,而且還損失慘重,無奈之下,只能暫時在滁州城外安營扎寨,等待時機。
事實上,滁州城之所以攻不下來,除了滁州本身都防務強大之外,還跟朱元璋部隊的戰斗力有關。
朱元璋從濠州出來后,只帶了二十多名心腹,其他兵勇都是沿途招募而來的,其中還有很多是定遠橫澗山一戰中的降兵。
這些人在被收編后,并未進行軍事訓練和思想訓練,所以其本質還是一群烏合之眾,稍微受點挫折,便打了退堂鼓,有些人甚至已經考慮該如何逃跑。
所以你看,這樣一支心不齊的部隊,怎么能打勝仗呢!
朱元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但他一時半會兒也想不出什么太好的辦法,只能先休暫時整一段時間后,再做打算。
然而這時,一個江湖相士的突然到來,卻幫朱元璋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
這天,朱元璋正在帥帳下發愁,突然手下來報:軍營外來了個相士,自稱“半仙”,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可算生死,可斷乾坤,大帥見否?
在朱元璋浪跡天涯時,就已知道這些江湖相士大都是些坑蒙拐騙的主,沒有什么真本領,就只知道騙吃騙喝,所以一聽便知此人也是這一路貨色,加之心中煩悶,于是便想叫人打發走!
但話在口邊,朱元璋遲疑了!他突然靈光一閃,計上心來,改變了主意,隨即便叫人將相士請入營帳,并叫來眾人圍觀。
眾人原本以為朱元璋會詢問相士破城之法,沒想到朱元璋一開口就問道:“敢問先生,我能活多久?”
面對如此刁鉆的問題,相士絲毫不慌張,他故作姿態地用手指算了一下,回答道:“你能比我多活一天!”
不得不承認,相士的回答也很“刁鉆”,我既不說你能活多少歲,也不說我能活多少歲,你只是比我多活一天而已,但至于我什么時候去世,那就不得而知了!
但他忘了,他面對的人可是朱元璋,一個政治手腕極強,殺伐果斷的君王,對于這樣的模棱兩可的回答,這個相士的下場也就可想而知了。
果然,朱元璋聽完相士的回答后,突然勃然大怒,說:“簡直是妖言惑眾,給我拖出去斬了!”
當時,周圍人還曾勸朱元璋‘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朱元璋根本不聽,執意要將這個相士給斬了!
但到了第二天,第三天……第五天,朱元璋還是安然無恙,眾將士都以為朱元璋是真正的天命所歸,于是便死心塌地跟隨朱元璋。
在之后攻打滁州時,所部將士無不英勇奮戰,最后終于成功占領了滁州城!
不得不說,朱元璋這種隨機應變,因勢利導的能力還真是厲害,為了讓自己的部下團結一心,竟然能想出如此辦法,只是可惜那個招搖撞騙的江湖術士了!
當然了,以上這個故事,只是出于一些文學、影視作品,以及野史筆記中,其故事的真實性還有待考證。
不過,這個故事也為我們展現出了一個殺伐果斷、隨機應變、足智多謀的君王形象。
事實上,歷史上關于朱元璋這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但無論是哪些故事,無不彰顯出朱元璋此人胸懷韜略、深謀遠慮,并且善于駕馭戰爭,以及掌握主動權的強大能力!
以至于偉人還曾評價朱元璋說:“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當然,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關于朱元璋的有趣故事,可以去看一下著名網絡作者‘當年明月’寫的這部《明朝那些事兒》;
關于《明朝那些事兒》這部書,我想不用再做過多介紹了,因為它的經典,可以說已經成了一部家喻戶曉的書籍。
這雖然也是一部“歷史書”,但相較于市面上很多“專業性”的歷史書籍來說,這部書全是通篇大白話,通俗易懂,閱讀成本非常低。
但這并不是說,它就是一部虛構的小說,相反,這部書中的內容是完全符合歷史事實的,并非虛構,作者只是用小說筆法來寫而已,為的就是降低讀者的閱讀成本。
簡單來說就是:花較少的時間,去學習更多的知識。
如果你也喜歡這部經典著作,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入手全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