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成子游謂東郭子綦曰:“自吾聞子之言,一年而野,二年而從,三年而通,四年而物,五年而來,六年而鬼入,七年而天成,八年而不知死、不知生,九年而大妙。”
“生有為,死也,勸公。以其死也,有自也;而生陽也,無自也。而果然乎?惡乎其所適?惡乎其所不適?天有歷數(shù),地有人據(jù),吾惡乎求之?莫知其所終,若之何其無命也?莫知其所始,若之何其有命也?有以相應(yīng)也,若之何其無鬼邪?無以相應(yīng)也,若之何其有鬼邪?”
《齊物論》中的第一句,就是“南郭子綦隱機而坐, 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顏成子游立侍乎前”?,F(xiàn)在, 他們師徒兩個又湊在一塊兒對話了。
“東郭”、“南郭”都是地名,子綦是人名,過去尊重名人,都要把地名加在名字前頭。這里的“東郭子綦”肯定就是《齊物論》里的南郭子綦。
顏成子游在子綦那里修行多年,肯定是學(xué)有所成的,下面是他給老師東郭子綦?yún)R報修學(xué)心得的內(nèi)容。
顏成子游對東郭子綦說:“自從與你交談后,領(lǐng)悟了不少道理,生活發(fā)生了質(zhì)的變化,每年都有新的事情發(fā)生,不斷刷新著自己的認知水平。
一年之后就返歸質(zhì)樸,去掉塵世間的浮華之氣;
兩年之后就隨順而為,有種和光同塵的感覺;
三年通達自在,事事無礙;
四年化同與物、與物同化。春天來了,就過春天的日子。夏天來了,就過夏天的日子;秋天來了,就過秋天的日子;冬天來了,就過冬天的日子,這就是與四季同化。南宋僧人慧開創(chuàng)曾作偈詩一首:“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fēng)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就是要讓人們保持一顆平常心,順應(yīng)自然,與物同化。
五年眾人來歸,光明在懷;
六年出神入化,行跡消融;
七年無為又無不為,渾然天成;
八年就忘卻生死,隨緣盡性;
九年之后便達到了玄妙化境,大妙云云,應(yīng)是一種超拔的至人、真人。
從質(zhì)樸到玄妙,是顏成子游在東郭子綦那里學(xué)修的大圓滿次第。
東郭子綦說:“不要刻意地去有為,不要拼了命去干事、去大有作為,一定要順應(yīng)自然地去做事,要立足于養(yǎng)生之道去干活,生命終將走向死亡,奉勸世人們要心平氣和地看待生死這個事,生死自有生死的規(guī)律,誰也管不到。但是,這個規(guī)律在哪里呢?
生命的產(chǎn)生是由于陽氣,卻沒有什么顯明的原因和道理?是否真的是這個樣子呢?為什么恰恰要這樣說呢?又為什么恰恰不能這樣說或那樣說呢?你果真能夠這樣認識人的生與死嗎?那么生與死何處算是適宜?又何處不算適宜呢?也就是說我們的心要有所適,我們的命要有所適,我們的事業(yè)也要有所適。
天有履歷周期,指導(dǎo)我們適時而作,地有人的居住場所的劃分,我還有什么過分追求?不知道它的死,怎能斷定沒有命運,不知道它的生,怎能斷定有命運呢?有時候與之相感應(yīng),怎能斷定無鬼神?有時候沒有與之相感應(yīng),怎能知道有鬼神呢?”
生和死,是我們無法回避的永恒話題。世間每天都有無數(shù)生命誕生,也有無數(shù)生命死亡。作為一期生命的開始和終結(jié),生和死貫穿了整個人生。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逆向思維同樣成立:未知死,又焉知生?學(xué)會從另一個角度看待人生。正是死亡的必然來臨,才顯示了活著的價值,使我們珍惜生命??梢哉f,對生死的認識,直接關(guān)系到人生觀的確立。